资本再度进场之后,同城货运的增长本质变了吗?
本地生活领域补贴行得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频高复购的情况下,烧钱换来的流量有复用价值。货运领域则不同,虽然C端货运关注的是价格,但问题在于补贴完之后,获取的流量实际上是一次性流量,复购率低的情况很难起到补贴应有的价值。 殊途同归的同城货运,服务竞争力才是最核心的壁垒 王兴曾经说过,企业发展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市场驱动增长阶段,领导力驱动增长阶段,以及创新驱动增长阶段。 在市场驱动增长阶段,往往是市场上有大量新的需求,需要快速跑马圈地,形成业务规模。 在领导力驱动增长阶段,市场增量空间已经开始见顶,企业需要通过管理效率的变革,把业务数据颗粒度化,来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内生性增长。 在创新增长阶段,开创新业务、开创新服务,通过新技术来取得新的增长。 在同城货货运领域,实际上直接跳过了市场驱动增长阶段,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在整个货运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很低,而且,行业也并没有涌现出大量的新需求。 也就是说,当下的同城货运平台,内生性的企业增长动能,要大于外部市场驱动增长。因此,接下来的行业竞争中,“货拉拉们”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跑马圈地,可能不是一个商业效率最大化的选择。 另外,创新服务、新业务可能会成为货运平台实现差异化增长的关键点。比如,新零售兴起的同城即时配送、快递服务、跑腿服务等项目,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涉足的“基因”。 贝索斯曾经说:“要把资源投入到不变的东西中去。” 对同城货运来说,什么是不变的东西?用户?品牌?市场份额?都不是,不变的永远都是用户体验。这也是苹果一度把产品即服务当成 slogan的原因。 影响用户体验的是什么?是服务,运输行业其实也是服务业,服务的质量、价格直接影响最终的用户体验。所以,在互联网江湖(VIPIT1)看来,无论是精细化运营还是ToB转ToC,同城货运的核心壁垒其实只有一个:货运服务的竞争力。 无论是ToB也好,ToC也好,足够的运力、响应的速度、匹配的效率以及价格上的竞争力,都是同城货运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要建立同城货运的壁垒,应该建立在多个堡垒上,而不是一个堡垒,最终形成的是整个货运服务的竞争力壁垒。 比如,在手机行业苹果手机的竞争壁垒是顶级的硬件+顶级的生态+顶级的供应链,最终的结果是iPhone等产品上的超越同行的用户体验。 同城货运领域也是如此,只有真正建立起多维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转化货运服务的竞争力,才是最核心的商业壁垒所在。 从初期的资本入场,到如今用户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同城货运显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随着用户的增加,智能货运平台也将在商业上将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令人期待。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