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证券,从一扇窗到几道门
某种程度上说,近年来中国的创业奇迹本质上来自股权激励对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因此在新经济高速发展中,股权激励需求更是激增。而笔者从多家熟悉的中概公司了解到,目前中国公司对股权激励服务的诉求集中在“认知”和“工具”两个方面。 认知层面,“发给谁、发多少”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何在ipo窗口期前使股权架构满足税务、合规、法务一系列要求,上市后各阶段还需要做什么也是知识盲区;工具层面,除了亟需摆脱用EXCEL管理数据的低效,中概公司往往还需要定制化报表、对接EHR系统、APP行权等功能。 而老虎ESOP能很快从0到1跑出来,对应来看,与其在这两侧的显著竞争力不无关系。 从认知上,老虎证券经历过境外上市,因涉投行业务自身也有一支专业团队,从服务周期看也容易和投行形成协同效应;工具上,从研发资源和产品能力来看,老虎这类互联网券商以技术起家,团队接受过亿级别用户的考验,以互联网产品的打法甩开海内外同业机构并不难,无非是把过去在C端的产品能力沉淀到B端。 因此横向对比,尽管老虎证券发力相对较晚,但在这一领域的增速大大超过其他券商,不到两年便拿到近百家企业客户,抢下了ESOP赛道的大半江山。特别在美股一侧,今年老虎对新上市的中概公司的覆盖率高达四成,市场格局逐步趋于稳定。 尽管还在加速跑马圈地阶段,但从长远来看,ESOP业务有不少可以演进和对标的公司,想象空间很大。 在成熟的股权激励环境下,澳洲老牌ESOP服务商Computershare当前市值超50亿美金,今年最高市值逼近百亿美金,而偏向于一级市场的股权管理服务商Carta估值也有30亿美金。 如果再把服务半径放宽,还有韦莱韬悦这样给大公司做董事管理薪酬计划、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并购重组咨询的机构,这家公司目前市值超过250亿美元。 当下,股权激励在中国刚有遍地开花之势,ESOP行业也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开端,中国能否孕育出这个领域的顶级机构?我想老虎会成为第一个回答此问的券商之一。 03 B端反哺C端 从商业角度来看,b端客户虽不如c端客户多,但一旦形成互信机制,粘性极强。无论是老虎投行还是ESOP,随着前期资源和技术壁垒搭建完成,业务步入规模化发展,形成品牌效益,后期订单或将逐步向老虎靠拢,建立头部效应。 数据正在佐证这一观点。2018年底,佣金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74%,而三季度财报中这个比例降至了51%;利息收入占比从2018年底的1%上升至目前的21%;以投行、ESOP为主的B端收入占比从7%提升至23%。 在三季度经纪业务同比增长超过200%,其他业务增速还要远大于经纪业务的增速,同比增长近6倍。 这意味着,老虎在深耕现有业务的同时,其多元化业务已经跑出“多条增长曲线”,而营收趋于多元化也意味着老虎更不容易受单一市场波动影响。 另一方面,每个业务在老虎的版图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投行、ESOP客户之间可以互相转换;b端业务可以反哺c端业务。 前者例子已有很多。比如老虎不仅是逸仙电商承销商还已签约成为其ESOP服务提供商。洪恩教育、声网、理想汽车、秦淮数据等等这些老虎投行的客户均也把自己的ESOP业务交给老虎。 就后者而言,业务协同作用也已很明显。三季报披露,ESOP贡献超15%的新增入金用户。原因在于,拿到期权激励的员工在未来或会有行权需求,和老虎经纪业务有天然可配性,能沉淀转化成老虎经纪业务客户。 投行业务方面,更深入地参与到更多美股IPO项目中意味着c端用户能有更多打新机会,且在获配额度上占据优势。而用户打新体验好则大概率会抬高其打新热情度,进一步推动老虎的订单认购规模,影响力的扩大使其有机会承销更多美港股IPO。 目前看来,老虎业务已不是简单的闭环循环,而是这个闭环中业务环环相扣、彼此咬合,最终取得1+1大于2的放大效益。 04 从工具到平台,老虎证券的未来 c端和b端业务的互相加持下,老虎证券三季度营收达3804万美元,同比增长148.2%,已连续三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幅。利润方面,老虎证券录得净利润384万美元,实现连续4个季度盈利,对于刚刚迈入“百万俱乐部”的老虎而言,这很可能只是盈利之路的起点。 跳到更高视角来看,双轮驱动的意义在于老虎证券已从单靠交易的“证券经纪商”转变为以经纪为圆心,延伸出投行、ESOP、国际化的综合服务型券商。 参考腾讯的发展,腾讯在2011年推出了超级APP微信,成为帮助腾讯跨越时代的第一张船票。基于超级流量,腾讯从to c开始向b端转变,从微信支付连接零售企业,到公众号触达各种机构和个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已被建立起来。 反观老虎,作为一家科技型券商,经纪业务是老虎起步的“工具”,它在港美股不断蓬勃成长的大市场下诞生并壮大。它足够高频,能让老虎积累庞大且高质的客户群体。 这个客户群体也是老虎最初出击b端业务的原因和底气。而随着b端业务的不断突破,老虎业务的厚度随之增加,给予老虎更多发展的预想空间。 当然,从c端产品到混合生态,业务边际的拓宽无疑要建立在获得“资质牌照”的基础之上。券商作为金融业务需要强监管,归根结底还是一门牌照生意。 回顾平安的发展史,从单纯的保险公司起步进化成为巨型金融集团,其中涵盖了保险、经纪、券商、资管、银行、信托、融资租赁等业务,随着业务边际的不断拓广,实现了多元化业务之间的互补和优化。 不止于平安,中信、光大等金融巨头的生态与护城河的建立,都基于全牌照的基础之上,截至Q3老虎持有29张金融牌照和资质,其中美国24张,中国香港2张,其他分布在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对标其他中资港美股券商,老虎是持牌最多样化的券商。 (图:老虎证券持牌情况) 而在众多牌照中,对老虎成长为平台至关重要的清算牌照已经落地。收购Marsco后,老虎今年在自清算进度上已取得先发优势。 在目前绝大多中资美港股券商美股订单还依赖于第三方清算时,其三季度将近10%的客户美股订单已实现自清算,包括所有美国增量订单。 这个数据背后的意义在于,在老虎证券目前已直接提供交易执行、资金托管和账户管理服务等券商核心服务的当下,清算这一最后一道关卡将被老虎拿下,成为其自留地。 从收支层面考虑,自我清算将大幅降低清算成本,增强融资融券业务等收入增长。从业务层面考虑,自清算后可更好支持各项业务的灵活性。而这或将进一步拉开老虎与其他同类券商在美股业务上的距离。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