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巨头掘金的互联网医疗,会是下一个社区团购吗?

发布时间:2020-12-14 18:26:23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不少人都信以为真,但很快大厂们纷纷站出来辟谣,“这消息没头没尾的”。在当下这个节点

  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不少人都信以为真,但很快大厂们纷纷站出来辟谣,“这消息没头没尾的”。

在当下这个节点——前有哈罗被爆出放弃社区团购探索新模式,后有《人民日报》评社区团购: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这些“谣言”的传出也确实应景。

社区团购在疫情期间满足了大多数人购物需求,一跃成为资本的宠儿。因此尽管外界不少批评的声音,但这笔被巨头给予厚望的“大生意”显然不会匆匆结束。

事实上,在2020年,受到疫情这一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除了社区团购外,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行业都开始活跃起来,“宅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纵观这些行业,社区团购在下半年大放异彩,成为资本的风暴眼;在线教育频频出圈,营销大战打得火热;在线办公从一开始号称颠覆传统办公模式,到如今随着疫情恢复而声量渐弱。反观互联网医疗,显得相对沉寂,但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巨头们已在悄悄发力。

几天前,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拿下3000多亿的市值,一定程度上,将加速巨头对互联网医疗的布局。

01 疫情为节点的突破口

和社区团购类似,互联网医疗这股风在疫情之前也曾刮过。

互联网医疗,并非仅仅限于网上问诊,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因为与互联网挂钩,很大程度上也使互联网医疗“历史悠久”,其发展最早能够追溯到20年之前——2000年,当时在读研究生的李天天认为中国医学院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对计算机感到陌生,在互联网中查到相应的信息十分困难,于是就萌生了建立专业检索网站的念头,以此向大家传授检索方法和技巧、普及医疗知识共享,而后网站于2000年7月23日诞生。

这个网站就是丁香园的前身。

随后,2006年,王航离开奇虎,创立“好大夫在线”;2010年,廖杰远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创办了“挂号网”(微医集团的前身);2011年11月,张锐推出“掌上春雨”(春雨医生前身);同样在2011年,京东和九州通合资成立“京东好药师”,开始试水医药电商领域。

但在当时这些小打小闹并没有引起资本的注意,直到2014年,在“互联网+一切”的风口下,互联网医疗备受资本追捧。短短一年,互联网医疗公司数量扩张到5000家,融资总额接近2000亿,2014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

同年,互联网巨头阿里试水互联网医疗。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收购后者54.3%的股份。随后中信21世纪发布公告,正式改名为“阿里健康”。当年马云还提出了著名的双H战略:Happiness & Health,并放出豪言:未来医院颠覆传统就诊模式。

也是在那年,9月份腾讯以70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10月又以1亿美元领投挂号网。

到了2015年,平安好医生横空出世,上线后仅用了三年便在港股上市。而在平安好医生上市那年,百度爆出魏泽西事件,舆论对于虚假医疗广告深恶痛绝,百度最终裁撤医疗事业部。同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了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网上售药监管持续收紧。

种种因素叠加下,互联网医疗遇冷。直到2020年的一场公共卫生事件,互联网医疗才重新焕发了活力。

疫情初期,丁香医生为网民提供疫情实时动态可视化服务,成为大多网民参考疫情信息的页面。此外,互联网医疗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满足了疫情期间工作的需求,也因为其价值在疫情期间的完美体现,国家卫健委在3日内接连两次印发有关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资源的通知。

一时之间,互联网医疗似乎重新“活”了起来,引来无数巨头的追捧。

字节率先发力,今年5月,字节跳动以数亿元对价完成对百科名医的全资收购。9月,字节完成对医疗健康业务的首次品牌确认,推出独立品牌“小荷医疗”。

拼多多、美团紧跟脚步。今年8月,拼多多成立多多健康科技(海南)有限公司。11月3日,美团注册了“美团袋鼠医生”、“袋鼠家医”、“美团健康”等商标。11月20日,美团主体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两项名为“美团专业药房”的商标。

除了一众新兴企业,老牌企业也早已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近年来在大健康产业进行了41笔投资,涉及多个医疗领域。如挂号问诊的微医、好大夫在线,医美平台新氧、更美,医疗AI公司晶泰科技和体素科技等。12月8日,腾讯又领投了糖尿病管理诊断和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微泰医疗。此外,企鹅医生与杏仁医生合并为企鹅杏仁之后,逐渐转型为线下的连锁医疗机构,拥有近107家诊所(截止2020年2月)。

百度虽然在此前裁撤医疗事业部,但百度健康携算法入局,其AI能力不容小觑。而阿里健康早就在港交所上市。

巨头目光的聚焦也让这块蛋糕变得更加诱人。

02 互联网医疗“真香”

能让巨头把目光着眼于此,互联网医疗哪来的吸引力?

“疫情把产业往前推进了至少5年”,微医集团CEO廖杰远评价道。2020年,疫情不仅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了机遇,更为重要的是,疫情加速了市场教育的时间。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个市场环境从用户端、服务端到支付端,都发生了十足的变化。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自疫情以来,大众慢慢发现,一些小病可以通过网上解决。据艾瑞数据,疫情期间医疗健康类APP与网页的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明显增加。

除了用户端的变化,服务端也因疫情的影响而改变——特别是医生和公立医院资源。今年疫情期间,在政策的支持下,此前对于互联网较为保守的公立医院和医生也在加速“上网”。

据BCG联合腾讯发布的《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显示,疫情前,我国约有170家公立医院可以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疫情后,截至5月,该数据达到了1000+家。同样,疫情后已经有100万+的医生(国内医生总量为200万+)开始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互联网医院提供诊疗服务。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