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巨头掘金的互联网医疗,会是下一个社区团购吗?

发布时间:2020-12-14 18:26:23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不少人都信以为真,但很快大厂们纷纷站出来辟谣,“这消息没头没尾的”。在当下这个节点

除医院和医生资源之外,具体的服务内容也有所改变。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这表明未来在线诊疗的业务范围有望逐步从复诊向首诊扩展。

而在支付端,今年2月份,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其次是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的医疗环境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域分配不均、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2016年,国内有2232家三级医院,数量占比仅为7.7%,但当年三级医院全年接待门诊数量16.3亿人次,占比高达49.8%。这表明公众希望去大医院就医,那些基层的医疗机构则就诊人次较低。

这种现象其实是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困局,可以用「医疗不可能三角」来解释。

巨头掘金的互联网医疗,会是下一个社区团购吗?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William Kissick在著作《医疗的困境:无限需求和有限资源》中提出了传统医疗体系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其基本观点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很难同时兼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疗服务可及性和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

想要达到三者的平衡,只能在体系中引入新的变量。而互联网医疗能够利用互联网、AI技术对传统医疗体系起到补充和优化作用,被认为是解决传统医疗体制难题的重要力量。

在增加医疗服务可及性上,互联网医疗能够凭借自身特性解决医疗存量资源的高效匹配和信息鸿沟问题,使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增加;在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上,互联网医疗的就诊模式降低了时间、空间成本,在提高基础医疗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基于互联网医疗的线上预约、在线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

最重要的一点,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不可忽视。

经过多年的行业纵深发展,互联网+医疗已经全面涉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按照“就医”、“购药”、“健康管理”三个环节进行归类,可以把现阶段主要的互联网医疗业态梳理成三类: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及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

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就属于医药电商赛道。

据F&S统计,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于2019年增至人民币1050亿元,并分别有望于2024年及2030年达到人民币4560亿元及人民币12,000亿元,医疗器械、非处方药、营养保健品、处方药分别有望于2030年达到2840/2370/1630/3330亿元。

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在线问诊这一需求同样十分普遍。据F&S统计,预计中国在线问诊市场在2019年至2024年将按7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由2019年的人民币90亿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550亿元,并于2030年到达人民币4070亿元。

对于资本来说,互联网医疗确实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大蛋糕。

03 高光下的困兽

回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史,政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管是处方药在线销售管制的放开,还是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的探索等等,产业发展的背后都和政策息息相关。但整体上看,互联网医疗尚属于新兴行业,因此不排除后续政策的跟进导致互联网医疗行业遇冷。

此外,这个行业还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

例如行业责任承担主体不明确,由于互联网医疗的咨询诊治过程包括多个主体,如患者个人、第三方医疗平台、在平台上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和提供互联网诊治的医疗机构等, 因此在发生发生医疗纠纷时容易出现责任归属问题。

目前我国的侵权责任主要以过错责任为主(即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以其存在过错为前提),特殊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比如产品责任)。具体到医疗损害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民法典》也延续了此条规定。

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由其所在的医疗机构承担。但在具体的案件中,难以界定互联网医疗平台是否存在过错。

除了外部的不利因素,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隐私问题是用户最关注的一点。

随着大众对隐私的重视程度提高,医疗健康隐私也正在成为公众在意的个人隐私范畴。根据《信息技术安全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医疗健康隐私主要包括生理健康信息、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性取向、婚姻史等。

互联网医疗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医患提供医疗功能,但在这个过程中,很难不出现个人医疗健康隐私信息泄漏的情况。

更为突出的是,互联网医疗面临着行业门槛高、投入大、回报期长等诸多挑战。以阿里健康为例,持续亏损多年后,直到最近发布的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阿里健康才实现5年以来的首次盈利。

况且现在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已久,既有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巨头抢占头部资源,又有一众老玩家布局细分领域,对于后入局的玩家而言,面临市场空间被挤压的局面。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医疗似乎正在成为下一个社区团购。

在市场体量上,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可达72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2%,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十荟团副董事长刘凯也曾预测社区团购市场规模未来可以做到1万亿。因此单单从体量而言,互联网医疗值得巨头们像对社区团购一样“上心”。

但从的市场环境上分析,和社区团购发展时间短、并未诞生行业巨头相比,互联网医疗早已成为红海。再加上这一行业直接与监管挂钩,因此在未来能否掀起新一轮巨头大战仍是个未知数。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