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的至暗时刻
我自从2017年11月,被董事会任命为联合首席执行官,至今已三年余,在这 1000多个日子里,我几乎从未休假,甚至在2019年6月份,当我正在经历着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都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辜负过诸位对我的嘱托。这段期间,我尽心竭力完成了从28nm到7nm,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28nm, 14nm, 12nm,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梁孟松的出走让对中芯国际期待的众人吵得不可开交。 02 梁为何辞职 关于梁孟松离职的原因众说纷纭,其实从他的行事风格可窥之一二。 从台积电离职时,他不愿居于曾是同级的孙元成之下。“梁孟松个性豪爽,讲义气,但有的时候他把话说得太满”,“梁孟松是比较单打独斗型的人”知情人士评价道。 而在这次离职事件中,冲突对象从孙元成换成了在业界有「蒋爸」的蒋尚义,外界大多人认为梁孟松是蒋尚义的大弟子,但知情人评价,“梁孟松本就是半导体先进工艺模块开发的一流高手。” 梁孟松自然不甘于再次居于蒋尚义之下。 事实上,梁孟松和蒋尚义两人的关系也颇为复杂。 当年梁孟松在三星任职时之所以被盯上,就跟蒋尚义有关。当时在蒋尚义过生日时,梁孟松发来祝贺邮件,这封邮件本身到没什么,但邮件的地址居然是三星,这就意味着梁孟松已经入职三星。而发现并公开梁孟松三星工作邮箱的,正是蒋尚义。 对于梁孟松而言,与蒋尚义从此前的师徒转变为对峙公堂的双方,这里面的伤心事不为人道。 而在梁孟松与蒋尚义关系的转变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2016年,蒋尚义离开台积电后加盟中芯国际,任职第三类独立非执行董事。最有意思的是,师出同门的两人同样来到中芯任职时,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对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张忠谋表示:2013年时蒋尚义届龄67岁,也想退休,而他2016年到中芯担任独董后,几次三番都保证不会做出对台积电不利的事,直到现在为止,我也没看到他做出任何对台积电不利的事,所以,我还是把他当成是一个朋友,以前是,现在还是。 但对于梁孟松,张忠谋评价,在梁孟松离开之前,觉得他是很忠心、很好的。唯一让张忠谋觉得好感打折的原因,是梁离开台积电后先后跳槽去三星、中芯。 不患寡而患不均,梁孟松来到中芯后依旧继续背负着“叛将”的名号,但蒋尚义却被张忠谋称赞有佳,这恐怕更加速了梁孟松对蒋尚义态度的转变。 至于外界传言,梁孟松和目前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关系不好——赵海军曾在董事会中提议要扩建新产能来满足电源管理芯片PMIC客户的庞大需求,但传出梁投下反对票。理由是,这种成熟制程和产品的利润不好,不如梁自己负责的先进制程技术产品最重要,于是拒绝了赵海军的建议。 作为梁离职原因的可能性不大。 同样能从梁孟松的辞呈信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梁孟松指出,自己对蒋先生即将出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事前毫无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此外,在辞呈中描述自己来中芯的不是为了高回报,“只是单纯的想为大陆的高端集成电路尽一份心力”。 梁孟松的薪资待遇确实不高,当初中芯国际邀请他时开出20万美元的年薪,这和他在台积电和三星的工资相比九牛一毛。此前美团CEO王兴也透露,梁孟松将他在公司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国内某教育基金会,“不为赚钱,就为争一口气。牛!” 自梁孟松被任命为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的四年以来,“我尽心竭力完成了从 28nm到7nm,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如今却在梁孟松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知空降一个顶头上司,而且还是一个和自己有“过节”的人,以梁孟松的性格,难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此外,还有被很多人忽视的一点。 梁孟松信中提到的“只是单纯的想为大陆的高端集成电路尽一份心力”。更准确的说,梁孟松指的“尽一份心力”是在突破先进芯片制程上。 而蒋尚义的想法则不同,近来在接受「问芯Voice」采访时,蒋尚义表示,“我非常热衷先进封装技术和小芯片(Chiplet),在中芯国际实现我的理想会比较容易。”蒋尚义想要在中芯推进封装技术,这和梁孟松的理念显然不符。 对于梁孟松而言,在蒋尚义上任之后,自然会认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会受到限制。 辞职似乎也成了理所当然。 03 中芯之殇 中芯国际不清楚梁孟松为人处世的几率有多大? 大家一起共事了4年,这个概率恐怕很小。 因此,中芯自然知道拉来蒋尚义做梁孟松的顶头上司,会遭到梁孟松的反对。但中芯还是这样做了,原因恐怕有两方面,第一,中芯不得不这样做。第二,中芯没预料到梁孟松的反应会这么激烈。 中芯这样做,显然是以结果为导向——中芯国际迎来蒋尚义会发生什么,自然是在封装技术大展身手,同时,以梁孟松为代表的先进制程的迭代受到影响。 这样看其实就很明显了,中芯想要借蒋尚义发展封装技术。 如今在国内半导体领域,虽然大众认为国内芯片制程被国外卡脖子,导致华为手机芯片被断供,但事实上,对中芯乃至国内普遍的芯片企业而言,其营收的大头不在高制程芯片上,以中芯为例,在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提到,报告期各期,公司28纳米制程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12%、6.19%及4.03%,公司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14纳米制程产品相关收入占比为0.29%。 中芯国际的营收中,来自先进制程产品的收入很低。 放眼整个半导体市场,在摩尔定律接近物理极限的情况下,前有美商格罗方德因为技术原因退出7、5、3纳米制程研究,算上中芯,目前全世界只剩下3家还在研究先进制程的芯片代工企业,若中芯研发下一代先进制程成功,自然会一举成为像台积电那样世界一流的晶圆代工厂家。 但一直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追求芯片制程上的突破,或使中芯的经营现状脱节。 诚然,中芯请来蒋尚义,是为了在梁孟松研究先进制程的同时,走降本增效的路线。这和当年联想的“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现在来看,中芯的算盘显然泡汤了,梁孟松的出走成了一个变数。 而梁孟松出走带来的影响将持续下去。 其中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芯片制程的突破。 其辞呈中提到: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 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明确指出,因台湾、韩国、美国在半导体产业已经累积了很多经验,因此学习曲线已经下来,此乃中国大陆再砸多少大钱也难以获得的经验。也就是说,一个人、一个团队往往会影响一个产业。 因此,7、5、3纳米制程技术在梁孟松离去之后,或暂时被搁置。 此外,人才流失或将成为一个中芯下一步面临的严峻问题。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