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是外贸业的唯一出路?亚马逊上的“中国Coat”说不
冬季是羽绒服的舞台,而流行总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今年冬天,北美老牌户外品牌北面的羽绒服“突然”在中国年轻人群体里爆红,拿了个“校服”的称号。而在大洋彼岸,一个来自中国的原创羽绒服品牌Orolay却在几年前就征服了纽约时尚圈。在今年10月的亚马逊Prime会员日期间,Orolay在亚马逊上2天卖掉1万多件,被北美人民称为“Amazon Coat”。 当然,所谓的“猝不及防”不是偶然。就像北面在国内积累了多年的专业口碑后,一次营销上的突破就能成为流行的引爆点,Orolay在2013年就开始入驻亚马逊,瞄准海外市场做羽绒服外贸。2015年亚马逊全球开店正式进入中国,给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带来更多的支持,Orolay的产品开始成型,创始人邱佳伟决定all in海外市场,到2018年开始在北美爆红,成功蜕变成轻奢品牌,到今天再创销售新高。 Orolay不是个例。12月14日,亚马逊全球开店线上跨境峰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颁发了“抗疫特别贡献奖”、“有备而来年度卖家”、“全球布局年度卖家”、“年度最具价值品牌”,以及“跨界转型年度卖家”奖项,表彰在2020年表现突出的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 获奖卖家中有传统制造公司、高科技公司、消费品品牌,甚至还有本地生活服务商——一家名叫Ling’s的婚礼服务商针对全美小型婚礼新流行趋势需求及时调整了产品策略,在疫情期间取得了55%的销量增长。 这一切表明:虽然受疫情影响,部分传统外贸渠道一度受阻,但是出口跨境电商的却向中国企业打开了另一扇窗。中国制造商、外贸商、品牌商如果能有效利用亚马逊这类优质跨境网站的资源,仍然能在海外市场找到蓝海,逆势增长。 1出口跨境电商的危与机 疫情期间,“出口转内销” 一度成为热词,在一些评论的语境,外贸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似乎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国内市场,转型升级品牌化,但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出口跨境电商实现了28.6%的增长,这其中的原因有三点: 1、疫情带来了危机,但危机中也出现了一些机会。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负责人Cindy Tai (戴竫斐)女士在采访时表示,从数据及商家的反馈来看,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购物模式,让其快速的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会为全球电商以及全球零售带来新的机遇。 如居家隔离期间,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领域都出现巨大的需求,不少中国企业快速响应,为海外消费者提供了大量优质选品。再如欧美市场防疫物资的短缺,使得医疗用品出口呈快速增长,在疫情初期,像稳健医疗(Winner)就通过亚马逊在包括北美和欧洲等地区为海外市场供应超千万只的医用级口罩产品。截至9月底,稳健医疗(Winner)累计为海内外输送各类口罩约20亿只,各类防护服、手术衣将近6000万件,同时也拿到了亚马逊的“抗疫特别贡献奖”。 2、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为疫情时期的应变与顺势提供了保障。 以文章开头提到的以Orolay为例,Orolay所在的嘉兴平湖地区是中国羽绒服产业中心,供应链、配套服务商完善,这让他们拥有一流的生产线和生产速度,能够支撑产品的品牌策略和定位。这里其实又可以分成2个维度看: 首先,Orolay的定位是“平价奢造”。 数据显示,市场上优质羽绒服的一般售价约为300美金,而Orolay的价格则在150美金左右。供应链能力是Orolay在品质上对标国际大牌的基础。基于这样的供应链优势, Orolay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对其中一款羽绒服,进行前后十多次的改版和升级,最终打造成为了爆红北美的“Amazon Coat”。 其次,作为时尚品类的Orolay需要快节奏地推出新品,且要保证推新的精准度。 目前,基于制造能力,在专业团队和亚马逊全球开店团队的分析指导下,Orolay可以迅速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流行趋势动向,做到设计师画稿后,版师当天就可以排出生产稿,两天时间就可以出一件样衣,随后进入款式评审阶段,经过筛选再最终上架。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卖家管理负责人宋春蕾在采访中表示,“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多元化、细化,中国卖家也从从原先提供标准化、低价的产品,逐渐转向为海外消费者提供高价值产品、多元化产品,甚至是个性化产品。” 3、亚马逊全球开店的助力 “全球布局”是亚马逊的一大优势。在站点方面,目前亚马逊为中国卖家开放了覆盖北美、欧洲、亚洲、澳洲多个地区的16个国家站点,这些站点不仅囊括了成熟电商市场、也囊括了诸多具备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在物流层面,亚马逊拥有185个运营中心,占地1700万平方米、其中超过50个运营中心运用机器人技术、配送至200+个国家和地区、与超过20万台亚马逊机器人协作、46架航空货运飞机。 拿Orolay来说,其正是依靠亚马逊解决掉了国际物流和海外入仓等问题,随着亚马逊多站点业务的扩大,Orolay还在欧洲设置了仓储中心,上线了亚马逊日本站,做到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疫情期间,亚马逊为支持中小卖家、保障顾客体验,也做出了多个方面的努力:新增了17.5万名全职或兼职员工,来更安全、高效地处理配送订单;对于第三方卖家,他们减免了一些服务费、延长了服务期限;此外,亚马逊还上线了新冠防疫物资专线,面向医疗机构和政府机构的采购,中国企业也通过亚马逊积极参与到全球抗疫中,如安克创新就通过亚马逊将口罩等防疫物资捐赠到了华盛顿州抗疫第一线。 2中国智造与全球信任 安防手套制造商兰浪是基于中国智造基础优势,与亚马逊全球开店的帮助,在疫情下实现逆势增长的另一个典型案例。他们原本在国内、国外的业务比例为1比1。2020年,兰浪的海外业务逆势反超,给自身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推力。 安防手套的生产属于PPE行业,该行业竞争非常两极化:90%左右的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以压价换生存空间,少数头部品牌则拥有良好的利润率。兰浪在2018年开始了品牌重塑的进程,对标德国UVEX、美国的Honeywell和3M等国际大品牌,进行高端化突围。在评估后,兰浪选择通过跨境电商模式在海外市场打造品牌,以实现高端化的路径。 但这条路上存在两个难题: 首先,如何获取海外消费者的信任? 安防是一个卖信任的行业,毕竟,原料的差异很难用肉眼分辨,又涉及到生产活动的安全。所以,兰浪进行巨大的投入,进行权威安全认证和专利。 其次,物流成本高,压货风险大。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