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科技拓展让世界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1-05-08 05:56:1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改变在2021年发生。春节前夕,由中国聋人协会指导研发、阿里巴巴达摩院免费提供语音技术的一款实时字幕机顶盒,让听障群体第一次看懂了春晚直播。 科技,正让无

改变在2021年发生。春节前夕,由中国聋人协会指导研发、阿里巴巴达摩院免费提供语音技术的一款实时字幕机顶盒,让听障群体第一次看懂了春晚直播。

  科技,正让无声世界变得生趣盎然。

  自组建起,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团队就默默投身公益,努力让残障者能够参与到这个世界的对话中来。他们坚信,科技的发展,要让人跨越残障造成的鸿沟,再小的群体,也应该平等享受信息时代的红利。

  1、让听障者听到:这个世界到底在“说”什么

  2021年除夕之夜,在上海家中,《千手观音》舞者吕晓燕第一次看懂了春晚中岳云鹏的相声以及贾玲的小品。

  从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届春晚开始,虽然电视从模拟技术发展到数字技术,从标清技术发展到高清、超高清,但春晚直播字幕却一直没有实现。

  “听障群体的世界,不能没有字幕。”吕晓燕说,手语是他们这个群体的通用语言,而字幕能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在“说”什么。

  “2020年四五月间,有一个做字幕机顶盒的创业者与我们联系,提出给直播节目加字幕的合作请求。”达摩院语音实验室架构师唐璐说,用智能技术给直播节目同步加字幕看似简单,但一旦出现错字,对电视台来说就是一个播出事故,所以行业一直持审慎态度。

  “另外,在商业上也无利可图,因为聋人群体太小众了,太容易被社会忽视。”唐璐说,“而开发一个安全的算法并提供算力支持,需要很大的成本,对一般研发公司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代价。”

  “对听障者群体来说,如果我们能让实时字幕得以实现,就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连通世界的大门。”唐璐觉得,“这是一个公益项目,总需要有人做。”于是,他写了一个详细的材料,向公司申请,免费开放算力给这个项目。

  不久后,达摩院向这个创业项目开放了免费语音接口。获得支持后,那个创业团队很快弄出一个实时字幕机顶盒,在春节前上线销售。

  “为了达到最好的字幕效果,我们做了大量研发工作,针对新闻、娱乐、访谈等不同节目特点,以及娱乐口语、方言、俗语的特点,做了数十万小时时长的标注,成本至少花了几百万元。”唐璐说。

  “由于字幕的误差小、延时低、便利性强,许多听障人士还利用这款机顶盒上网课、开会、远程办公,将其当作自己的‘社交助手’。”达摩院语音实验室负责人鄢志杰表示,“达摩院将持续输出最先进的语音技术,帮助听障群体消除与外部世界的信息鸿沟,为他们实现无障碍沟通、生活、工作提供长期公益支持。”

  2、让视障者看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

  2020年11月1日零点,数亿“尾款人”开始“双十一”冲浪。在浙江富阳,双目失明的蔡琼卉将手机抓在耳边,读屏速度调快了4倍,手指上下翻飞,抢购、满减、支付。靠耳朵,她在和几亿健康人一起“拼手速”抢购。

  蔡琼卉是中国1700多万视障人群中的一员,像她一样,600多万视障人群已用上智能手机。信息技术,为他们铺就了一条互联网世界的“盲道”。

  而这一切得以实现,要从2017年年底说起。这一天,达摩院视觉实验室“读光”团队负责人王永攀收到一封邮件。致信者是一位盲人,他在邮件中说,希望手机淘宝能让盲人也可以无障碍参与“双十一”抢购。

  “打造一个‘盲人版’的淘宝,商业成本是非常高的。”王永攀解释说,“淘宝系统非常复杂,再全方位添加一层无障碍结构,在投入开发人员、增加服务器之外,还要面对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的挑战。”

  那么,这个事情做不做?

  “团队是没有犹豫的。”王永攀说,“我们不能只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对视障者而言,这具备着雪中送炭的意义,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参与社会。”

  完成这项工作,到底有多难呢?

  “网页上每天同时在架图片达500多亿张,类型包括广告图、商品图、表格图、图文注解图等。这就需要将文字、图片以合理顺序进行组织后,再为视障人士阅读,帮助他们正常理解。”王永攀说,“另一个挑战在于,信息转换一定要极度准确,因为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给盲人造成很大的麻烦。”

  夜以继日,“读光”团队不断突破原有技术的局限,终于在2018年“双十一”前成功为手机淘宝搭建了无障碍结构。后来,这一服务又推广到飞猪、咸鱼、支付宝、饿了么等平台,在更大范围让视障者享受到信息时代的便利。

  “无障碍功能的开发,要深刻体察用户的真实需要。”达摩院视觉实验室“读光”产品经理傅诗楹介绍,针对残障群体,“读光”团队用文字图片识别技术,还开发了很多智能助残辅具产品。比如,团队与浙江大学合作,正在研发一款“读书灯”,灯上有一个摄像头,照到文字上即可用声音读出来,极大方便了盲人的学习与阅读。还有一款“智能手杖”,能够精确识别周边环境,并用语音提示出来,从而更好地帮助盲人走出家门,回归社会。

  “信息时代的阳光,必须照进残障群体的生活。”王永攀说,“这才是科技进步的应有之义。”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