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巨头与“饿了么”的不得不说的故事
快消品还是消费领域内的香饽饽吗?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得到标准答案。 一方面快消品牌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很容易让人们收获充分的信心。尤其是9月8日农夫山泉港股上市后开盘价达39.8港元,直接将钟睒睒托举到了中国首富的宝座上,几乎实打实地成为快消品发展潜力的最好背书。 但另一方面,2020年的特殊时代环境下,也实打实地给快消品行业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变量,让整个行业生态充满不确定性。比如库存策略带来的矛盾,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大城市出台的交通管制措施,加上公共消费区域的限流,快消品牌们长期所执行的库存策略,对陷入微利争夺的经销商来说已经直观意味着“更高的库损”和更重的“运营压力”。 并且很难将这种不确定性看做是短期变量。当疫情被专家预判为近几年的常态时,上游连接工业、下游连接终端的快消品行业面临所面临的挑战,显然将比其他行业更加直观也更加全面,也呼唤着整个行业生态从消费场景到消费习惯的变革,蜕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 所以当我们回看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快消品行业发展,很容易看到一条鲜明的主线:谁能拥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谁就能持续生存。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线上平台们向快消品牌们抛来了橄榄枝。 其实严格来说快消品,尤其是餐饮快消与线上平台的合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外卖平台逐渐对接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普通的外卖服务已经外溢到超市、生鲜、美妆、服饰等更多生活场景,这种“消费行为”逐渐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在“大势所趋”下选择主动对接平台。 今年七夕节前,高端玫瑰品牌ROSEONLY和饿了么达成合作,同城20公里的范围内可以3小时送达,每一笔订单都有货损保险,蓝骑士还可以提供念诗、唱歌等“代为传情”的服务。饿了么是国内较早的外卖平台,自2018年起与阿里生态逐渐开展融合已有两年时间,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颠覆了传统外卖行业,既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也满足了新的消费需求。 近几个月快消品品牌主动寻求合作,也能看作是这个趋势的结果。比如百威、青岛啤酒等知名快消品牌与饿了么开展战略性合作,内核就是将线上渠道打造为传统零售快消行业触达消费者的新途径。 不过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是这里。正如开头提到的那样,快消品牌的确需要对接线上,也有足够的潜力在对接线上后兑现更大的价值,但问题在于2020年带来的变量,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入驻”、“线上卖货”就能够解决的。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