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Robotaxi卡位战背后:滴滴的资本焦虑与技术鸿沟

发布时间:2021-10-17 11:29:1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这场并不短的赛跑中,谁的技术更为成熟,谁的数据更为精准全面,谁就离商业化更进一步,而非单纯的营销和市场卡位。 一点财经 李 婧|作者 严 睿|编辑 滴滴,

滴滴,似乎稍显“反常”。

 

2020年,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个于美国硅谷最先起步的概念,在中国迎来了规模化落地时代。百度、文远知行、滴滴、高德……这些公司扎堆于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推出了自己的落地计划。

 

这其中,滴滴格外“激进”,大面积营销传播其无人驾驶网约车项目,甚至让公众有种已经进入到无人驾驶时代的错觉。

 

虽然滴滴在2016年就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2017年在海外设立AI实验室,但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声量传出。

 

直至去年8月,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并高调对外亮相。再后来,拿牌照、获投资、无人驾驶网约车于上海落地直播、招募种子用户……一系列动作都是加速式的。

 

但是滴滴真的做好准备了吗?直播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失误,也许不是答案,但隐藏着部分真实。

 

01

 

“不能慢”的滴滴

 

进入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Robotaxi行业消息不断。之前低头忙研发的企业们,开始成群结队地向外界展示成果:

 

6月27日,在央视主持人、段子手朱广权的直播下,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

 

更早前的6月23日,与高德地图合作的文远知行宣布,广州用户可通过高德地图一键呼叫文远知行Robotaxi;4月28日,高德与自动驾驶公司Auto X在上海接入Robotaxi体验活动;4月19日,百度Apollo在长沙开启Robotaxi打车服务……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国内有声量的Robotaxi公司都冒了出来,有互联网巨头,有科技创业新贵,也有一直说要做Robotaxi的网约车平台。

 

 

Robotaxi是使用自动驾驶技术代替人工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的出租车服务,这是个技术为先,急不得的行业,“技术”、“车”是它的关键要素。

 

全球首家落地Robotaxi的企业,背靠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a,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后,才终于在2018年12月推出自动驾驶载人服务Waymo One,于凤凰城上线。

 

国内,同样是先有技术积累。比如百度Apollo 的Robotaxi,背靠的是百度于2013年启动的无人驾驶车项目,这个项目的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

 

另一家公司文远知行,基本遵循同样的轨迹。作为技术创业公司,它于三年前正式开始运营,成为自动驾驶领域另一流派的代表。

 

2019年11月底,文远知行启动了Robotaxi全开放运营服务,运营首月40辆车的车队共完成8396个出行订单,服务4683名用户,事故率为零。今年 5 月,文远知行称其旗下无人驾驶车队超 100 辆。

 

在自己探索运营落地的同时,文远知行也在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比如今年6月,其与高德的合作落地。

 

随着更多玩家来到了牌桌上,Robotaxi的落地时代正式开启。正如安信证券所说,“Robotaxi在国内已成星火燎原之势,2020年将是规模化运营的元年。”

 

众多玩家中,据介绍,Waymo、百度等处于第一梯队,滴滴、小马智行、文远、AutoX等属于第二梯队。当然,在这些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显得尤为突出,那就是滴滴。

 

与文远知行、百度等相比,于2016年进入行业的滴滴入局似乎并不晚。但与它们较为平稳的从技术积累到商业落地曲线相比,它的表现却相当迅疾。

 

去年8月,滴滴突然将久不闻其声的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沃芽科技;该月末,滴滴自动驾驶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完成首秀,正式向外界披露。

 

紧接着,去年9月,滴滴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师范应用牌照;去年10月,滴滴方面宣称将于2019年年底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当然,直到今年6月,滴滴才正式在上海开始Robotaxi运营。

 

一年时间内,独立、亮相、融资、落地,在网约车领域风云叱咤的滴滴,到了无人驾驶这个偏技术的领域,似乎仍然在延续自己的互联网节奏。其原因何在?是什么让它如此焦虑?

 

02

 

卡位战与技术沟壑

 

烧钱无数,连续6年盈利未果的滴滴顶着500亿美金估值的高帽,却死活也跨不进资本市场的门槛。眼看估值逐渐下滑,滴滴上市早已是程维、柳青最大的焦虑。

 

在将自动驾驶部门从滴滴母胎里剥离出来后,滴滴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盈利。而对于成为独立公司的滴滴自动驾驶,似乎被推上了不得不断奶求存的曲折小路。

 

“今年对Robotaxi至为关键,是它的规模化运营元年,也是它的卡位元年”。正如安信证券所说,在这场可能由互联网巨头、创业科技公司、汽车企业、网约车平台所共同构成的竞争格局中,提前卡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年间步伐大、稍显“急躁”的滴滴,或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也告诉一点财经,滴滴此次急于推出自己的Robotaxi有强行占坑的意味,充满营销味道。作为入局者之一,滴滴必须要拿下这一阵,因为对自身的破壁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不拖累滴滴,一方面还可以秀一把让投资人和公众动心,滴滴无人驾驶网约车又会是下一个超级独角兽。”

 

这么看,滴滴的火急火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问题是,对于投资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滴滴们真的已经拥有成熟技术和大规模商业化的能力了吗?这是个问题。

 

在这个注重技术积累的行业,滴滴的根基并不稳固。虽然早在2016年就开始自动驾驶研发,但其技术储备较为薄弱。“滴滴前些年做自动驾驶动静不大,自动驾驶团队其实刚成立不久,前几个月还在大量招人,仍需要继续技术储备”,和信证券投顾曾表示。

 

据一点财经了解,在招聘网站上,滴滴仍然在招聘大量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包括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工程师、自动驾驶智联工程师、自动驾驶内外饰工程师等。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