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企业家和创业者应该思考的内容
疫情还在继续,最近很多学者包括企业咨询行业人士关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行业和市场走势发表了一些观点,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唱衰国内经济,同时也引发了贸易战背后的阴谋论,当然目前毫无任何证据,这里更不敢做太多议论。我只从宏观经济角度,阐述一下自己以及自己所认同的观点。 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很多人愿意拿2003年的非典和这次NCP进行比较,从常识上和各种数据的表现上看,这次的疫情影响比非典大。经济方面,这次抗击疫情的投入是一个方面,其次就是因为疫情对经济的打击。 首先,2019年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经济体量当然要比2003年的时候要大很多。2003年我们的GDP 12万亿,而2019年,我们的GDP近百万亿,体量大,相对损失的量自然上升;其次,从结构上讲,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的服务业占GDP比例是比较小的,但是今天,我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都知道,疫情的来临,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服务业,如游乐,餐饮,电影等。故而从表面上看,这次的疫情就经济影响方面要比03年非典大很多。但是随着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今天与03年非典时期相比,线上产业自然发达很多,而且从流量数据,和转化数据显示,今天的线上经济,可以弥补一大部分损失比例,虽然实体经济如餐饮,旅游,电影这些春节黄金周本来很活跃的产业由于疫情的影响损失惨重,如,很多餐馆变身蔬菜超市,进行挥泪甩卖年前为年夜饭备的货,但是王者荣耀一天却赚20个亿。同时,疫情一过,服务业必将回暖,甚至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所以这个层面或许损失不大。 制造业方面。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期间,制造业本来就以停顿或减少生产量为临时现象的,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所以相对而言,对制造业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小的,当然在2月底3月初疫情可以全面控制的前提下。同时,国内制造业来讲,由于很多行业产品过剩,所以其实之前大部分的制造业的开工率是不足的,所以疫情过后,如果可以全面开工,还是有机会追回来的。 贸易方面。在服贸领域,我国对世界,我们是逆差的,如,境外旅游,由于人员流动受限,对依赖中国游客的国家,经济损失是比较重的。货贸领域,小商品以及生活用品,“Made in China”不是盖的。随着后期制造业的恢复,应该损失是有限的,至少不会大伤元气,当然在防疫成本方面会有所增加。 因为疫情,经济受影响和损失是在所难免的,有经济学家认为是万亿级的损失。但是如果疫情控制好一些(2月底3月初能控制),应该还是可以挽回一部分的。这是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必须要相信的。而一个好的企业家,除了有前瞻的眼光和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乐观主义。 当然,想要得到以上的结果,必须要建立在相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依赖我们的防疫工作者艰苦奋斗和无私付出,以及全国人民的自觉防护与隔离等因素的前提下。 疫情对那些行业会是机遇? 纵观经济发展史,本身就是行业与企业淘汰的过程。行业与市场发展的趋势一直在发生着改变,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更是经济活动的常态。非常时期,往往是机遇与坚守并存的时期,新的市场需求,必须要由新的供给方去满足。非常时期也是人们重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机会。 如,疫情期间电商平台流量倍增; 《囧妈》的徐峥,欢喜传媒联合张一鸣的今日头条系甩出的王炸,有改变电影业生态的风险。故而1月24日,包括万达影业、大地电影有限公司在内的23家电影院线联名向电影总局提出申请,要求总局紧急叫停欢喜传媒《囧妈》互联网免费首播的行为,取缔电影院以外各类“零窗口期”的放映模式。据初略统计,参与声讨的院线公司几乎占据全国院线的70%。原因当然在于,现行的电影公映窗口期以被攻击,对于影院营收和行业多年的培养的付费模式有损,对现行中国电影产业及发行机制有打击,同时极有可能起到破坏性的带头作用。而对于互联网,欢喜传媒与头条系的这一王炸行为,在这个非常时期,谁能够有效的将“宅流量“引入自己的产业生态中,并将体验变成粘度,将真正的打破圈层壁垒,把之前自己用户圈层以外的甚至不属于潜在用户的人群收入囊中。这是一场传统影院与互联网影视的角逐,其终极裁判权在电影总局。 上门服务在疫情期间业务的增长,是否会加速实体的崩塌?远程办公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健全,是否会改变企业与员工的合作关系,由契约制向合约制的转变,工作内容量化打包,真正实现以结果为导向, 彻底将传统办公室模式,变成远程合作模式并进入新常态。每个人的工作相对更加自主自由,以改善目前严重的”时间浪费“,每一个优秀的个体,或都将成为真正的”斜杠青年“。 当然,疫情期间扩大了渗透率的那些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将面临由短期的获客到长期的转化、运营、留存的考验。短期利好带来的是”叫好不叫座“还是”收割市场“,还要看企业综合能力,看其后续的服务是否能真正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疫情显露出的问题,和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疫情的发生,把医疗系统的漏洞显露了出来,医改方向必将从治病到防疫进行转变,即从应对危机到预防危机的转变。同时,互联网+医疗,以及随着5G技术和AI智能的发展,AI+医疗等行业类企业或迎来出圈的机会。如: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药O2O等。 首先, 关于医改。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当然我们仍然在改革的路上,教育、医疗都是市场失灵的领域,给改革一点时间,健康中国战略必将顺利前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取得经济奇迹的同时,各级干部比较习惯的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搞医改,使得医疗费用飞速上升。医院市场化经营,医疗不再服务于人民,而是服务于人民币,所以看病难,看病贵,日剧恶化的医患关系日益突出。同时从2009年开始新医改,国家投入近9万亿财政,目前我们的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是群众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效果感觉并不明显。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和行业,你生病,去看医生,医生是提供服务的供给侧,但是你的需求(吃药,检查)确是由医生做主。我们的体制机制如果是让医生去创收,那么过度治疗,过度用药就是必然结果。虽然国家也做过”取消医药加成“包括”药品的招标采购“等推动性政策,但是这些举措却是单项政策,医院仍然是在逐利创收的老路上。医药加成取消了,药相对便宜了,但是检查费,治疗等其他费用上升了,看病贵,看病难依然毫无改变,医疗必须要回到公益性机制上去。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