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下沉市场里的“隐形有钱人”
当一二线城市、核心都市已经进入消费升级基本成熟、各路“大神”混战之时,其商业领域的营销行为也已开始“内卷”,大城市消费群体适应的快节奏、快消费模式也更对品牌的营销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简单举例,一二线城市的营销行为往往是全方位的:上班路的地铁上,写字楼的电梯里,下班逛街时的商场,更不用提打开手机就随处可见的各种信息流广告。
都市消费人群是被营销“包围”的,在这种线上线下同步“高频营销”的环境里,他们的消费选择更加谨慎,360度全方位考察产品更是成为常态,用户评论或网络测评更受依赖。
在都市人群更关注的这些这些关键环节里,品牌的营销难度也随之进一步升级。都市进入“消费饱和时代”,产品转化的瓶颈也日渐凸显。
与之相对的,广大的以低线城市为代表的下沉市场的品牌营销仍处在兴起之时。
一二线城市、核心都市趋近饱和,消费市场的下沉已成必然趋势。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显示,促进消费扩容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市场的重要目标。
结合地区布局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等对策也从侧面体现了推动下沉市场消费的重要性。
顺应消费下沉的方针,整个消费产业链的转向也已成为趋势,从产品到营销的全方位向下扩展也已是必然,对于各大品牌来说,新的“冒险”即将开始。
然而痛点仍然存在。
目前,因城市发展等多种因素,低线城市“隐富人群”了解最新消费趋势的主要途径仍是网络平台,对于多品类消费的需求也日渐增加。
但因消费市场的滞后性,尽管消费意愿强烈,消费需求却难以被满足,各大品牌相关的配套产业链与营销手段跟不上,还常常套用一二线城市的营销模式。
尽管对于品牌来说这种简单的“移植”较为便捷,但消费者群体之间特点差异不能忽视,此种营销策略也往往缺乏可持续性。
根据《腾讯QQ浏览器用户研究白皮书》数据,除去餐饮品类外,三四线城市“隐富人群”在服饰潮鞋、美妆护肤、数码产品等领域消费较为集中,高科技新品、汽车也是其关注重点,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他们的消费频率高,单价也相对较高。
这些品类的高单价消费偏向高端,低线城市的线下消费或许会出现缺口,线上就成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渠道。
对于这些“隐富人群”来说,网络时代的烙印深重,他们不仅消费实力强,且易受营销宣传的影响,是品牌最容易打动的人群,商业潜力极大,《腾讯QQ浏览器用户研究白皮书》将他们定位为“市场营销环境的高度倚赖者”。
图片
“隐富人群”对于营销的态度
来源《腾讯QQ浏览器用户研究白皮书》
分析隐富人群在内的下沉市场特点可以发现,不同于都市白领偏向的用户向内容,他们对于信息流广告、短视频、网红种草等营销内容更加受用,结合热切的产品需求,突破“隐富人群”,线上营销必将成为重点。
这为各大互联网平台带来了机会,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正是看到这一特点展开竞争,各大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也开启混战,抢占用户成为关键点。
“浏览器”作为智能移动端“每机必备”的应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功能多样的网络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囊括资讯、社交、门户入口等多种服务。
而用户绕不开的浏览器,也成了品牌营销的绝佳突破口。
当浏览器撞上“隐富人群”
从诞生初始,浏览器就是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并伴随网络发展逐渐从网站入口转型为一站式服务平台,展现出更多可能性。
2012年,伴随智能手机的发展普及,浏览器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使用场景多元化等特点进一步推动了手机浏览器的飞速发展。
对于一部智能终端来说,浏览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核心之一,是“刚需”。近几年来,伴随算法推荐与信息流内容的崛起,浏览器更是进入了成熟阶段。
截至2020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9.89亿,其中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达7.45亿,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达7.41亿,占网民总数约75%。
图片
来源《腾讯QQ浏览器用户研究白皮书》
庞大的用户基数背后是极大的商业潜力。QQ浏览器是手机浏览器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浏览器“搜索+信息流”主动+被动的信息获取模式已经日渐成熟,这种模式为品牌方、用户都提供了新的商业化思路,尤其在消费品牌营销方面,为平台商业化进一步助力。
但另一方面,对于各大平台来说,如何利用好平台流量,实现精准触达也成为新的挑战。
2019年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宣布整合QQ看点、QQ浏览器、天天快报三大信息流产品,这也促使QQ浏览器的平台生态进一步升级,得以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同时,背靠整个腾讯生态,QQ浏览器形成了“搜-用-刷-看”的多应用一站模式,在功能性、便捷性上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粘性。
用户不仅可以在QQ浏览器上搜索网站及各类信息,还能使用腾讯文档、下载应用,成为实用工具。同时,丰富短视频内容和新闻资讯还能满足用户“刷”的需求,看小说、看长视频也是使用频率颇高的功能之一。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