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 “看”知乎
实际上,在前两天知乎上线视频创作工具后,懂懂预想到会在视频内容领域打出一套“组合拳”。知乎新推出的视频创作工具降低了视频内容创作门槛,尤其是针对“解说类”视频,打造以文字稿为主、相应文字或动图为辅的“知乎特色”视频内容。 在众多的讨论声中,知乎“为何要全面发力视频内容”,“现在发力是否合适、是否已错过时机”是较为集中的几点。那么,聚焦优秀视频创作者的举措是否恰逢时机?打造、凝聚这一群体对于知乎又意味着什么? 知乎入局视频赛道 先强调一点,短视频对于互联网内容平台而言已经不仅是趋势,而是必然。近两年由抖音、快手掀起的短视频热潮形成了“两超”的行业如领先,此后微信、微博视频号的推出,小红书视频笔记的爆发,以及B站启动知识分享类内容、虎扑首页力荐视频内容等举措,则在中长尾阶段形成了“多强”态势,这种“两超多强”的新格局意味着视频争夺战远未到终局。 12日,知乎“海盐计划”第三期正式公布。从知乎的官方信息中可以看到,这一轮的激励政策和含金量明显超过前两期,可谓大手笔的出钱又出力:一方面创作者将享受到知乎提供的五5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同时还可以获得视频工具、签约机会、创作者学院的助力,从这五大重磅权益可以看出,知乎对于“视频”这块高地是志在必得。 通过一直以来对知乎平台“转型”举措的关注,以及近期与部分知乎创作者的交流沟通,懂懂认为正是由于短视频领域从“遍地开花”的基础积累阶段,进入到更成熟、更高维度的市场细分“全面战”阶段,才为具备知识类内容深厚积淀的知乎铺垫了道路。 与此同时,强大的短视频内容消费群体不仅已经形成大势,而且增势仍将持续高涨,这股趋势也为知识类内容创作带来了两个重要机遇:一是用户已经初步养成对视频内容的消费习惯;二是部分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细分化/升级化需求凸显。这更是知乎加入战局的另一重要原因。 这些趋势和变化,在诸多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中彰显无遗。在9月29日,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较2020年3月增长了4461万。而在之前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中也显示,短视频行业的MAU已经达到8.52亿,短视频时长已经占据用户总时长的20%(仅次于即时通讯)。 更重要的是,通过克劳锐指数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可以发现,在抖音、快手这“两超”的内容分类中,排名前五的集中在美女帅哥、美食、游戏、音乐和幽默搞笑方面。这几方面内容的饱和,也对排在其后的生活百科、教育类内容提供了契机,即拥有知识型内容深厚积淀的相关平台,逐渐到了展露特长的时候。 (数据来源:克劳锐指数研究院) 创作者才是知乎的护城河 在这样的大背景及竞争环境之下,知乎在近一周内火力全开的焦点,集中在内容创作的核心要素——创作者的身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内容创作者扎根于平台的基础,是要“名利双收”,这其中良好的经济收益尤为重要。在过去,知乎为图文创作者打造了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 前不久央视的一则新闻报道, 知乎用户“蓝大仙人”的《2020年6月液晶智能电视选购攻略》带货量高达4000万元,在平台已经获得1.9万次赞同,被7万人关注。 “蓝大仙人”的火爆,源自其对于液晶电视评测的专业水准和客观态度。而他的评测内容能在知乎的 “好物推荐”功能推送中拔得带货量头筹,也得益于平台中高端用户量的基础以及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 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变现方式,是知乎为这些创作者带来的重要价值。同样,在会员专栏、知识付费等变现形式中,更多的创作者也开始收获“硕果”:喜欢围观各种脑洞问题的知乎用户“七月荔”,通过独特角度创作的小说《洗铅华》,不仅积累了5万多点赞,与知乎合作推出的盐选专栏《洗铅华:恶毒女配生存录》,仅在4月份就收获近40万元收入;知名评香师“摸摸谢”在知乎推出电子书《我是评香师》后,其推出的香水主题知乎Live,共吸引了5千多名观众,相关收入就超过万元。 而今而今,知乎上的优质视频创作者开始涌现。知名答主张佳玮从传统图文开始转型视频,其发布的视频“最潇洒的木兰辞”,在发布后很快播放量就轻松超过100万次。与此同时,一些新晋视频创作者的视频播放量在知乎更高。以在知乎有7万粉丝的“德国人乐柏”为例,其发布的“肥肠”主题视频,在知乎有87万播放量,在B站有24万播放量;“我不是药神”主题视频,在知乎有250万播放量,在B站有83万播放量。从图文到视频,知乎扶持优秀创作者的意义是培养一股未来面对内容创作升级之战时的核心资源。知乎帮助各种领域、各种类型的创作者成长,也是在为自己打造高水平内容竞逐的护城河。 更有意义的是,面对小众的知识内容创作者,知乎这种授之以鱼同时授之以渔的方式,在帮助那些面对媒介升级大潮的个体创作者时,更体现了一种长远的眼光。 助力视频创作者成长 众所周知,泛娱乐类内容尤其是短视频内容的创作,门槛要明显低于专业的知识类内容。而所谓的授之以渔,可以从那些知乎创作者的切身体会中感受到更多。 “传统图文方面的文字使用,我已经有相对熟悉的固定风格了。但做视频的话,很多用语习惯都要更改,因为文字看起来舒服的可能读起来听起来并没有那么舒服。说实话两种内容输出方式差别还是很大的。”知名答主羽则目前从事一些贸易方面的工作,但他同时也是一位足球专栏作者,在他看来足球评论也是另一份本职工作。 同样认可内容短视频化的羽则是从2020年7月开始有了这个想法,在8月开始尝试制作视频内容,9月份开始上线。“我第一期视频做的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足球奇葩故事,讲的是一只警犬咬伤了球员,反而因此带来额外补时让球队神奇保级,之后成为了小镇的英雄。文案写的时候不需要太多配图,但做成视频要去找很多当年的视频资料,感觉整个故事真的立体起来了。”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