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苏宁:零售之王的自我迭代
半甲子光阴,苏宁还是最初那个追风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就像后来,张近东时常还会唱起的那首《恋曲1990》。 整个90年代,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那是黄金一般的年代。两种经济形态切换带给国人懵懂的改变,如同初尝情滋味的少年,铭刻下“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世事迁延,但对于一些人,骨子里的那点东西却从未发生改变。1990年兜里的10万块钱与今天6000多亿的家业,张近东和苏宁不过是在做同一件事:零售。 零售,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或许枯燥,或许伤痛,但只有经历中的人才会一直懂得沿途变化着的风景。年复一年,时间刻下的年轮,是见证历史最好的叙写。 过往三十年,是中国零售业在经济形态转轨后变化最大的阶段,从开放市场到亦步亦趋的学习,再到伴随经济腾飞、社会发展而迭代业态。零售业带给国家经济鲜活的动力,而零售企业的成长史也是中国商业文明演进过程的一个缩影。 过往三十年,苏宁从未改变坚守零售业的初心,从渠道批发到连锁经营,从家电3C到全品类、全场景,从线下门店到线上云商,从智慧零售到赋能行业。对手的更迭,是打怪升级的磨砺;市场的改变,只是游戏副本的再生。 你或可以发现比苏宁年份更久远的企业,也可以找到比苏宁更炫酷的公司,但很难再看到这样一个在中国零售行业的几次嬗变中依旧矗立潮头的样本。 世界还很大,未来还很长。如今三十而立的苏宁将未来十年定义为“场景零售服务十年”,自身定位则从“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唯有“专注好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张近东表示,未来苏宁将进一步夯实并输出供应链、物流、场景、金融和技术五项服务能力,开放赋能产业生态中的中小微经济体,进一步满足广大用户需求。 中国零售之王,正在奔向“云化发展、开放赋能”的路上。 “半部”中国零售史 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国家统计局数字:2019年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40万亿的新台阶,达到411649亿元。较建国初期有统计数据以来,增长1486倍。 几天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苏宁控股集团凭借超6652亿元营收规模,排名仅次于榜首的华为。 更早之前的8月间,作为中国领先的智慧零售服务企业,苏宁控股旗下的苏宁易购以2692亿元营收连续第四次打榜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持续攀升。 毫无疑问,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孕育出苏宁这样的全球零售业巨头的根本所在。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中,有一段关于国内商品市场发展阶段的叙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大体经历了资本主义旧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和加速扩张等阶段。” 1992年的“南巡讲话”是一个公允的“分水岭”,那一年中国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也赋予了中国企业最好的时代机遇。 正是在那个年份前后,苏宁易购、大商集团、国美电器、永辉超市、重庆商社、物美集团、步步高集团等一批具备现代商业特征的零售业民营企业成立,并发展壮大至今。 “一部中国现代零售史,半部看苏宁”,知名媒体人华祥名这句评价苏宁于中国零售业地位的话,在行业里认同度颇高。 苏宁诞生之前,是中国商品流通市场经历计划经济时代的“改造旧商业”阶段,与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价格由政府定价逐渐转向市场定价的“双轨制”阶段。 而展现“半部”中国现代零售史的苏宁,则是从90年代政府放开绝大部分商品价格,真正由市场供需决定商品价格时开启的。 回望苏宁30年发展,如果按照时代的脉络做切分,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三个不同阶段的苏宁。 在整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期,苏宁等民营零售企业展露头角,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这个阶段上,家乐福、沃尔玛、山姆店、麦德龙等外资零售企业也涌入中国市场,为国内零售行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服务体系。 新千年之后开启的第二个十年,则是市场经济显示充分竞争效力,一批凭借连锁经营和供应链控制实现规模化扩张的零售企业脱颖而出的阶段。 1999年,张近东果决砍掉苏宁曾倚重的空调批发业务,转而去做综合家电连锁经营和供应链控制。事实证明,家电业连锁经营后来成为中国零售业最为重要的一次业态变革。 又是一个十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张近东抽空与团队开了决定苏宁走向的长会,结论是再用十年时间,在线上再造一个等量齐观的苏宁。 只是,张近东并不偏执于线上,况且2009年超越国美电器成为家电连锁业龙头的苏宁要彻底转型电商也难,于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就成为苏宁十年互联网化转型的主基调。 十年过后,线上的电商并没有颠覆线下实体,而苏宁不但线上再造成功,也成为整个零售行业中线上线下最均衡的企业。 于此同时,在实现了全客群、全品类、全渠道的新布局后,张近东剑指“智慧零售”。这是下一个十年的故事,也是“半部”中国现代零售史的最新续集。 家电零售“秋名山”往事 败给对手,还是败给了时代?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选择题。 90年代初,张近东在南京创办苏宁大战八大国营商场,并最终“反围剿”成功的商战,至今仍在媒体上和行业里提及,但有谁还记得八大国营商场的名号?还记得当初在张近东的宴席上拂袖而去的领导名字? 历史镌刻下的是胜者,遗忘的是败者。所以,真正的失败是被这个时代所遗忘。 没有对手盘的故事算不得好故事,但对于张近东而言,对手存在的意义或许在于时刻提醒自己,不可傲居无物,因为时代可以转瞬间将你遗忘。这样的事情总是重复发生着的。 前段时间,黄光裕被保释出监。倘若换做十年前,哪怕五六年前,这可能都算是个会被媒体竞相追逐的事件。 尽管也会本能的挣扎在电商崛起的洪流中,也会偶尔刷刷存在感,也会在拼多多成为巨头后沾沾雨露,但即使黄光裕能够王者归来,国美也很难复辟。 时代,不可逆!唯有快跑狂奔,抓住时代的尾巴。 到现在,很多人都会认为,苏宁、国美争霸的那段时间,是中国零售业最好的一个阶段。因为在那场缠斗中,张黄二人在引领零售业奔跑,更多的人只是望向苏美两驾隆隆轰鸣着的战车的尾灯。 2001年平均40天开一家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家店,2003-2005年这个数字成了7家、5家和2.2家,2006年苏宁不到两天就开一家新店。看看当年苏宁狂奔的样子,因为有对手的逼迫,更因为不想被时代甩在身后。 无论你有多大的规模,无论你曾经取得过多大的成功。被张近东跑赢在零售业秋名山弯道的对手,除了“老八大”、黄光裕等一众人等,还有被尊为天方夜谭的巨头们。比如百思买。 2006年间,苏美争霸最白热化的阶段,斜刺里杀出来的百思买通过收购江苏五星电器75%的股权,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上海旺地徐家汇开办第一家门店。彼时,这算是一个轰动行业的新闻。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