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应用 > 正文

生鲜电商始祖易果生鲜破产重组 抱天猫大腿居然也玩儿完

发布时间:2020-10-28 10:27:03 所属栏目:应用 来源:互联网
导读:曾背靠阿里,叱咤一时的国内首个生鲜电商品牌易果生鲜,辉煌过后,只留下破产重组的结局。

  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曾背靠阿里,叱咤一时的国内首个生鲜电商品牌易果生鲜,辉煌过后,只留下破产重组的结局。

10月15日在易果生鲜CEO张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目前正在重组过程中,并且已经确定了重组方。

在宣布破产重组前,易果生鲜的财账“窟窿”就已经开始填不上了。根据“破产审查案件”裁定文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易果集团旗下:易果生鲜、云象供应链、安鲜达共三家公司总负债23亿元。

事实上,作为老牌的生鲜电商,易果生鲜曾经风光无限,别的不说,易果曾先后获得阿里、苏宁。KKR投资等知名企业的7轮融资,累积融资超过59.3亿元。

在生鲜电商风口爆发的背景下,高额融资或许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易果生鲜表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于,自2013年起,阿里巴巴集团曾先后四轮参与易果融资,易果也获得了天猫超市的独家运营权。

也就是说,天猫超市中所有流量都自然而然的导流给了易果,从这可是赛道里的其他选手梦寐以求的“大腿”, 有了天猫的渠道,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易果集团达到了巅峰,GMV高达100亿,较2016财年披露的36亿元增长了178%。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已经抱住天猫“大腿”的易果生鲜,为何如今却落得如此结局?

1

盒马崛起,易果成“弃子”

作为一家C端的生鲜电商,易果在这条赛道里摸爬滚打的十几年里,干的最对也是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背靠了阿里这棵大树。

为什么这么说?这还得从易果接受阿里的融资说起。

2013年,易果获得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A轮战略投资;

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云峰基金进行B轮投资;

2016年,易果再获阿里巴巴领投的C轮投资;

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出资3亿美元投资易果。

在一次又一次的融资下,阿里的势力一点点的渗透进来,截止目前,公开数据显示,阿里系总持股超过38%,这也就意味着,易果可能要“改姓”了。

在易果宣布破产重组之时,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易果生鲜订单有九成来自于天猫超市,呈现出高度的依赖性。慢慢沦为天猫单纯的附属品,易果命运的转折发生在盒马崛起之后,易果逐渐开始从消费者视野里“消失”。

生鲜电商始祖易果生鲜破产重组 抱天猫大腿居然也玩儿完

2015年,阿里孵化的盒马鲜生成立,相比于易果这个“外姓人”,阿里当然更加器重盒马,短短几年内就开出上百家门店,而随着盒马的崛起,也渐渐取代了易果,甚至在在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了独立的事业部。

据悉,易果生鲜大多采取中心仓模式运营,也就是从哪个大仓库直接配送至最终客户手中 。盒马再次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发展为了“店仓一体”模式,用户不仅能“买”还能“逛”,同时辐射周围3-5km的用户,时间更快品类更多,同时更符合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慢慢的,易果开始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

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在电商领域逐步转型。2018年12月,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将此前给予易果生鲜的天猫超市独家运营权变为了盒马。

在被“挤出局”后,易果开始从2C向2B发展,易果开始专注为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等阿里平台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也因此进一步加深了对阿里的依赖,但这几次转型却通通以失败告终。

生鲜电商始祖易果生鲜破产重组 抱天猫大腿居然也玩儿完

直至今日,易果既失了天猫的“大腿”又没有跑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自2017年最后一轮融资后,便一直没有了新的融资进入,在不停烧钱的一轮一轮“自我拯救”和失败后,欠下了高达23亿的巨额债款。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分析过生鲜电商这个赛道,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赛道,没有巨头的力量几乎无法跑出一条通路,易果抱住天猫的大腿本身并没有错,抓住天猫意味着稳定的订单来源和收入,但易果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借巨头的力量发展自身,而是沦为了巨头的工具。

据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调查,除天猫超市渠道外,易果并没有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如今最接近用户的渠道,其APP也在2020年初便停止更新。

或许易果的失败也给了这个赛道的玩家们当头一棒,只顾抱大腿而没有生产出自己的竞争力,定会先被巨头淘汰,再被市场淘汰。

2

ofo:陨落始于巨头入股

上一个这样抱上了大腿,却难逃死亡命运的案例,是一个迅速崛起又迅速破灭的商业故事——ofo。

在经历了誓言改写全人类的出行方式,到傍上滴滴大腿,再到求滴滴收购,到最终销声匿迹,ofo只用了三年时间:崛起花了一年,和滴滴纠缠不休花了两年,即便曾经一度和滴滴蜜月期,也最终走向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ofo的陨落,始于滴滴入股。

众所周知,2016年9月滴滴参与ofo融资,正式杀入共享单车领域。在当时的戴威看来,滴滴无疑是命中贵人。除了给钱,滴滴还承诺会向ofo提供其他支持和资源。作为交换,滴滴要了一票否决权——这成为日后影响ofo命运的隐患。

一票否决权到手后,在滴滴入口的支持下,ofo在和摩拜的竞争中,稳住了脚步。滴滴的入股也一度让业界在这场共享单车双雄中,更加看好ofo。

随后爆出的消息,似乎也佐证了这样的看好:滴滴向ofo提出,可以拉上软银来一轮总额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更多钱和更多资源,ofo更稳了。

当然,滴滴也是有条件的,要ofo接受滴滴派出的几位核心管理人员。戴威同意了。

然而,戴威心心念念的15亿美元最终却成了空头支票。据知情人士透露,所有投资文件在2017年七八月份便已拟好,只待签字。与此同时,滴滴的高级副总裁付强、财务总监柳森森、开放平台负责南山等也按约入驻ofo,全面接手了运营、财务、市场预算等核心领域。而ofo则“背靠15亿美元融资”,制定了新的市场策略,开始大规模投放单车进行扩张,因此欠下巨额债款。

与此同时,滴滴以内部反腐等理由反复劝说,导致软银迟迟不签字。最终,大跃进的ofo开始陷入资金泥潭。

很难相信,这是一家具有多家巨头入股的明星创业公司:戴威先后让腾讯系的滴滴与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坐上了ofo董事会的重要席位。

然而,多巨头的加持,并没有让ofo顺风顺水,反而让一切变得更为复杂。

2017年10月,滴滴空降ofo的高管南山认为ofo在支付宝的入口无法导流,做主在微信上开通了小程序——由此引发了蚂蚁金服的不满。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