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的业态再造与用户分析
痛并快乐着,是黄海最近一两年繁忙工作的写照。新能源发电渐成共识与补贴政策即将到期的叠加效应,引发了风电抢装潮。作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系统与网络副主任,黄海每天接触的项目多如牛毛,而每个项目的细节又千头万绪。
风力发电的仿真计算是项目竞标与交付的重头戏。从风电场选址对风速、风向、环境特征等方面的仿真计算,到叶片、叶仓、塔架及底座受力的疲劳计算,再到海上风机稳态计算和综合发电量计算,对算力和存储能力的需求呈指数级爆发。
按以往的方式,各种仿真计算全部完成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风电抢装潮下寸阴寸金,等这么久是客户无法容忍的。
腾讯云存储成为黄海的“过隙之驹”。借助文件存储利器Turbo,可满足多阶段性能需求,实现热数据全共享,避免多次拷贝,从而大幅提升了计算效率。“项目准备工作的周期可缩短到一周甚至几天,总体成本则比本地计算降低了40%~50%。”
Turbo只是精锐阵营的一分子,更多“神器”在5月10日举办的腾讯云存储产品战略发布会上纷纷亮相:业界首款十微秒级的极速型云硬盘、突破百GB 吞吐的文件存储,以及业界首创能够10倍提升数据湖存储分析性能的对象存储三级加速器,共同构成了新一代云存储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腾讯云还宣布将围绕技术、开源、商业三大维度,持续深耕云存储生态,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更高可靠、高性能的云存储服务,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以快为美与协同升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效率追求,还是用户根深蒂固的生活哲学,甚至成为很多公司崇尚的技术审美与价值观。
此次腾讯云存储产品矩阵升级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快”。
极速型云硬盘经过对数据存储链路上各项技术的优化,产品时延仅有40微秒,是行业首款实现10微秒级时延的云硬盘。在数据库场景下,相对当前生产环境中时延最优的本地NVMe SSD硬盘,性能还可提升1.3倍。
同时,腾讯云还推出了解决传统环境存储上云适配问题的吞吐型云硬盘,吞吐性能达到250 MB/s,能够让客户不改造配置的情况下无缝复制数据上云。
从整体架构来看,云硬盘与文件存储、对象存储构成了云存储产品矩阵的“铁三角”。单边突破无法达成帕累托最优,只有多线改进、协同升级,才能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
在文件存储方面,腾讯云发布的新一代 Turbo系列,在行业首次实现了百GB级吞吐的产品化,能够支撑数万台主机并发,高性能业务读写效率提升10倍;其千万级IOPS和微秒级的时延也做到了顶级水平,能够在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AI训练与推理等场景下更好地发挥存储底层性能优势,助力用户快速处理数据,促进业务提升。
顺应数据湖技术演进趋势,腾讯云从数据的入湖、出湖以及处理过程出发,推出了业界首个对象存储三级加速器,为企业提供包括数据湖加速器 GooseFS、元数据加速器和 AZ 加速器在内的一站式数据加速解决方案,加快湖存储数据流转。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湖加速器GooseFS可以提升10倍的数据IO性能,元数据加速器则能为大数据业务提供高达10W QPS的元数据操作能力,AZ加速器可为大数据业务提供Tb级别的带宽和毫秒级的延迟。
厚积才能薄发。从2010年正式接入首批应用以来,腾讯云存储经历了10多年的技术积累,持续打造高可靠、低成本、高性能三大核心竞争力,终于成就了此番产品矩阵的全面突围。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