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知识的“成功学”,大师“卖拐”几时休?
近日,罗永浩跟樊登杠上了。 具体来说,就是樊登有一段视频,分析罗永浩为什么会失败,讲得头头是道。但老罗不屑一顾,一句“我靠,又一个吴晓波......”甩给了樊登。 视频中,樊登认为如果老罗只做一件事——当英语老师讲课,他绝对能成功,原因是樊登认为自己一个人讲课能讲給3000万人听,由此推断,老罗英语讲得好,同样可以讲给很多人听,并获得”樊登式“成功,甚至一个人,就能打败新东方。 让樊登遗憾的是,老罗不去做可以绝对成功的事(当英语老师),他非要去做手机和电子烟什么的。并表示做手机和电子烟是简单体系的事,而简单体系的事需要极其复杂的过程和步骤,罗永浩作为一个有文艺青年情怀的普通老师,他hold不住,如果大众汽车来做那就不一样。 这里面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第一,罗永浩是不是失败者,樊登对成功的定义如何?第二,罗永浩如果当英语老师,真的一个人就可以打败新东方?第三,做手机和电子烟这事,真的只是一个简单体系的事吗?第四,大众汽车如果做手机和电子烟,真能做成功? 事实上,老罗虽然在手机和电子烟上创业不成功,但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一红数十年,如果硬说罗永浩是失败者,恐怕很多人不认可。毕竟如果罗永浩还算失败(暂时欠债),那么成功的人恐怕也不多了。而至于罗永浩一个人可以打败新东方,大众能将手机和电子烟做好,好像并无实质性的佐证材料。 对此,网友的评论也很有意思,这里随便从微博截取热度较高的几条供大家欣赏。 一个卖嘴皮子的给一个实干家做总结。(来自@GaoCxxx) 这种满嘴跑火车的病已经很久了。(来自@趣装备) 如果做手机成了,那他今天演讲的内容就是罗永浩为什么能把手机做成?因为他身上有太多跟乔布斯一样的品质。(来自@MajorAr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们不理解罗老师的情怀和志向,自以为是的以挣钱为目标来揣测他人!(来自@書劎) 成功学真他妈人类退步的滑梯!(来自@蓝调的青色) 从评论中可以看出,网友似乎并不认可樊登的看法,相反认为他这种“卖嘴皮子的”总结分析实干家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成功学大师”在干的事。并且无论成败与否,成功学大师总能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不认可其关于“成功”的定义,并表示“成功学”这种病已经很久了,如今连知识服务也上了“成功学”的贼船。 “知识服务”上了“成功学”的船? 成功学起源于完善自我和培养他人,促使人们积极进取,推动社会完善进步而自然产生的学问,本质是一门“自我管理”的学问。先在欧美和东南亚风靡,随后扩散到港台和大陆。 成功学大师简单来说,即传授推广“成功学”的人。他们有一套关于成功的定义,以及如何成功的方法论。主要变现手段是“演讲培训收徒+卖书”,以此来看,本质就是“知识服务”的一个子集。 经过多年发展,成功学诞生了很多典型代表。如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陈安之、高安明等,网上有人将他们成为五代成功学代表人物。而在国内,陈安之无疑是大家最熟知的一个。 只不过从戴尔·卡耐基到陈安之,再到岑某某。成功的定义变得越来越窄。 第一代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主要注重帮助人们停止忧虑,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社交技巧以及为人处世的情商,以便获得更加美好安定的生活,对成功的定义更加广泛。 不过,到了陈安之这就变成了“赚钱”。 陈安之认为,自己从老师(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处学到最重要的是“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改变命运更加有价值。”并给自己塑造了3年从0变成亿万富翁的“成功人设”,以此为成功标准和卖点收徒授“艺”。事实上,有没有帮别人成功先不说,但陈安之通过高价收徒大赚特赚成了“成功人士”是事实。很多人交了高昂的学费,没有学到成功,反倒输得一塌糊涂。这从其后续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118万的成功学培训,几乎令我家破人亡”事件可见一斑。 这种“以钱”为成功标准的模式,在陈安之一脉得到发扬光大。 这从其得意门生的“成功人设”就可以看出。陈安之的得意门生徐鹤宁,顶着的“亚洲销售女神”、“中国财富女人俱乐部主席”等光环;而徐鹤宁的得意弟子姬剑晶则是“金牌销售”,在花100万请教陈安之后,两个月就开上了劳斯莱斯。 尽管这种“成功人设”其实经不起推敲——没人知道徐鹤宁和姬剑晶销售的是什么。但是以“钱”为成功标准制造的焦虑,却成了很多大师贩卖“成功学”的手段。 此次罗永浩怼樊登,网友支持罗永浩。本质是不认可樊登在老罗身上对成功的定义,以及通过耍嘴皮子就得出了“能成功的奥秘”。而樊登读书会也被部分网友戏谑为知识服务“成功学”。 事实上,对比“成功学”与樊登读书会以得到之类的知识服务,两者在很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首先是建立人设。 成功学的人设大抵是“成功学大师”从一无所有到快速致富的人设,借此传达自己摸索到成功的诀窍,陈安之、徐鹤宁、姬剑晶之流皆是如此。而知识服务大师罗振宇和樊登,则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也能拉上知识的大旗。 其次是制造焦虑。 关于成功的焦虑毋庸置疑,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看起来很成功的顾佳在太太圈遭鄙视,王太太被嫌弃没文化,说明不管哪个圈层的人都有焦虑,想要更成功。只不过在知识服务领域中,罗振宇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则告诉我们,只有改变才能看到未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因此也被人指责贩卖“知识焦虑”。 最后是速成。 无论是“成功学”,还是此类以解读书籍为主的“知识服务”,满足的都是用户想要走捷径速成的心理,这是其中最关键的点。前者是渴望成功的人希望通过成功学大师提携,快速找到成功之道;而后者则渴望通过大师们读书,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学到一些专业知识,或者满足自己想要“快速多读书”的愿望。 贩卖知识的“成功学”,大师“卖拐”几时休? 在健康领域有一个“亚健康”概念一直被热炒,很多跟“亚健康”相关的产业,也借此大发横财。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