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制造:能为下一个十年制造什么?
所谓“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当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后,飞轮所具有的动量和动能就会很大,克服阻力维持原有运动变得很容易,而要使其在短时间内停下来则需极大的外力。 从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菜鸟再到犀牛智造,每一次创新,阿里巴巴所着力的方向,对未来的投资力度,都在重复着着“飞轮效应”。 三年潜行,阿里做了场未来十年制造的“超级实验” 想抓住未来,先要看懂未来的模样。 2016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新制造时指出,“过去二三十年,制造讲究规模化、标准化,未来三十年制造讲究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通俗讲就是工业时代的制造是看“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产品的能力”,未来数据时代是看“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的能力”。 2017年8月,低调启动的“犀牛智造”,就是阿里针对制造业下个十年做的一场“超级实验”——能否从新消费的供求两侧进行创新,进行精准的开发和生产,实现“按需生产”和“以销定产”。前者指从“需求”到“供给,通过消费洞察“按需生产”。后者指“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柔性化、快速生产,以销定产”,这就是官方给“新制造”的定义,也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 一方面,从消费趋势来看,未来年轻消费群体是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变化快,更加多元和追求个性化。如艾瑞咨询数据显示,95后网购人群更加崇尚个性、有趣、潮流,拒绝跟风。这既需要各行业提升消费洞察,精准挖掘用户需求,也需要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变得更快,满足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大量新商家和新品牌的兴起,中小商家已成为互联网主流力量。他们中很多拥有产品创新优势,却限于规模较小,很难找到合适的供应链发挥自身优势。 以服装业为例,“小单快反”已成为行业新趋势,如淘宝天猫上“每周上新”的商家,高频次小批量订单和快速交付是其常规需求,也是其最大痛点。原因在于,行业工厂喜欢一次性接大单,高频次小批量订单要么排期要延后,要么成本高昂。而传统服装业做法是“以产定销”,秋装往往是夏天生产的“期货”,需少则2个月提前下单,好卖与否不好预测,且单款生产规模偏大。按天猫服装品牌棉仓CEO姚坤的说法,这就像是一种赌博,赌输了就变成了库存高企。 放眼整个行业,集低成本、高质量、快速交付和小单可订四大生产能力于一体的工厂极为稀缺,因为这与传统制造倡导的规模效应违背,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就连阿里也自嘲,“犀牛工厂”是专为中小商家提供小订单的“傻子工厂”。 不过,考虑到这四大生产能力是关乎整个未来生产工业的效率和消费者体验的刚需,若放在整个未来制造来看,它的规模又不可限量。 可见,“犀牛工厂”并不傻,只不过需要一场超级实验来验证,能否将这四大生产能力集齐,这才有了三年潜行。 破土而出,阿里新制造究竟“制造”了什么? 当然,阿里做新制造,并不是要自己做工厂,而是为了跑通这种模式,为中小工厂数字化沉淀技术和能力。 从服装行业切入,目前犀牛工厂已经形成了“按需定制,100件起订,最快7天交付”的核心能力,实验成果初显。而这不过是这场超级实验成果的冰山一角。响铃认为,在其背后,阿里新制造还“制造”了三大“新物种”。 1、打通供需壁垒,制造供需新接口 在传统制造中,由于供需两侧难以实时打通,“按需生产”成了无本之木,“以产定销”也就成了无奈之举。 不过,“犀牛工厂”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工厂装上“智慧大脑”,从淘宝天猫、社交资讯、潮流趋势中洞察消费需求,给出品牌销售预测建议(如该款式下个月能卖出多少件等),指导生产,降低中小商家的库存风险。 此外,“犀牛工厂”通过自研柔性制造系统及物联网布局,拥有“小单快反”的供应链能力,缓解了中小商家找不到合适供应商的痛点。 几个月前,淘宝主播烈儿宝贝通过犀牛工厂定制了一批“特殊的T恤”——12个星座、颜色不同、尺码不同,只生产5000件。而这在市面上,几乎没有几家可接单工厂。 通过这两方面结合,“犀牛工厂”打通了传统制造的供需壁垒,将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跟生产打通,借助弹性生产模式,让商家“按需生产”可规模化实施。 2、连接未来生产,重塑制造体系 纵观全球各国对制造业的未来规划,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物联网,本质上都是为了离用户更近,以更好满足消费者诉求为突破点,阿里新制造亦是如此。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几年前对这种理念有过总结:“企业的业务会从B2C和C2C转向C2B”,“通过数据技术实现对消费洞察,从而升级制造、产品设计、产品供给和渠道关系”。 面对未来消费者瞬息万变又个性十足的需求,如何由消费者决定消费趋势和生产量级,实现产销一体化是未来生产要思考的。 阿里巴巴犀牛智造负责人伍学刚将“犀牛智造平台”概括为“云端智造”四个字。即以阿里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底层,通过价值链端到端的互联互通、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以及物理的供应网络、数字化工厂、快速响应协同执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云端智造”构成了云端智造的生态血管,让需求数字可以像血液一样流遍整个供需全链路,对传统制造进行换血,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以“万衣万服”项目为例,消费者选择或设计服装款式后在淘宝下单,“犀牛工厂”通过把淘宝后台、设计和生产制造全部打通,5天内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了1万件不同的订单,满足了用户极致个性化需求。这是传统制造不敢想象的。 3、工业互联+商业互联,开辟商业新赛道 在打通供需壁垒,重塑制造体系之外,阿里新制造还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将商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接通,并融合成一种新物种。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