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制造:能为下一个十年制造什么?
在全面to B的时代,工业互联网领域拥有巨大红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消费大国,如果能够将这两大核心优势叠加产生化学反应,将让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独有的新模式和竞争力,而这将惠及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阿里自身来说,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平台,在商业互联网方面沉淀了众多资源,借助新制造,阿里也可以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将自身在商业互联网方面的资源注入到工业互联网,为中国制造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在破土而出的“犀牛智造”背后,围绕着新制造,阿里在产业链上游进行了全方位超前布局,这对阿里来说意义重大。毕竟只有看懂了产业链上游,才能在下个十年抢得先机。 制造服装只是起点,阿里新制造的诗和远方在哪? 虽然是从服装行业切入,但过去三年,犀牛智造不是在生产服装,而是在生产技术和模式。 “犀牛工厂”也非一家普通工厂,而是阿里新制造的一个“实验工厂”。实验成功后,其技术和模式可以复制和拓展到其它更多行业,这是阿里新制造的诗和远方。 伍学刚一再强调,阿里不会自己做制造业,不会去抢工厂的生意。新制造团队中,80%都是工程师。新制造希望沉淀一套产品,一套解决方案,然后向中小工厂开放,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做大中国制造的市场蛋糕。技术普惠,是新制造的应有之义。 首先,从制造价值本身来看,新制造的潜力毋容置疑,资本市场对此也很认可。以服装生产行业的垂直巨头申洲国际为例,其销售额约200亿,市值却高达1600亿,比值远大于IT企业,可见资本市场对拥有此类企业期待极高。 同时,服装行业由于拥有季节属性、时尚属性等,库存问题一直是行业最大痛点。相关数据显示,商家库存造成的浪费通常会占全年销售的20%-30%,浪费非常大,这里面也有非常大的价值可以挖掘。 而“犀牛智造”作为集低成本、高质量、快速交付和小单可订四大生产能力于一体的平台,其“按需生产”模式将有助于缓解服装行业库存难题。此外,作为新制造平台,其技术和模式不仅只是服务服装行业,还可以拓展到更多行业,想象空间很大。 其次,从零售商业赋能来看,未来C2M模式必定会成为主流趋势,目前各大电商零售平台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都在大力推C2M模式。而C2M模式最关键的是让产销一体化,并让“柔性生产规模化”。 以“犀牛智造”为代表的阿里新制造的落地,可从产业链上游为包括天猫淘宝在内的阿里商业平台赋能,在平台间C2M模式竞争中占据高位,也能让平台中小商家可以摆脱供应链的困境,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有助于孵化更多的新品牌,提升平台生态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平台护城河。 3、最后,从阿里战略协同来看。新制造是阿里“五新”战略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重要拼图——商业操作系统反映了张勇对阿里独特To B能力的总结。作为“商业操作系统”,张勇希望阿里能帮企业客户重构11个关键商业要素,“制造”就是其中之一。新制造的落地将有利于发挥出阿里作为数字经济体的战略的协同效应。 比如新零售和新制造都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消费需求来驱动,前者更多是从用户侧、营销侧、渠道侧进行创新,而新制造更多从供求侧创新,两大战略构建了从用户侧、营销侧、渠道侧、供求侧整个产销全链路闭环,更好地满足生态内的消费需求。 此外,新制造也给阿里新技术、阿里新能源等提供了一块绝佳的实验地,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新制造中的应用,也能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促进,协同发展。 “关门做三年,只是为了稳。至今不敢轻言赋能制造业。”伍学刚说。中国制造40年,沉淀深厚的经验、技术与优势。阿里做新制造,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以其技术优势,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向。如同新零售领域的故事一样,只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制造业,新制造的曙光才算出现了。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