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由“独角兽”们构建起的硬核科技之城
前不久,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官媒每日财经新闻联合富途证券等第三方评审机构共同打造了“特区40年:深圳独角兽TOP40”榜单,来自海内外众多投资界人士及相关机构共同参与了本次评选活动。 这份榜单充分体现了深圳特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即涵盖了大众熟知的大疆创新、柔宇科技、一加等“硬核”企业,也有菜鸟网络、丰巢科技、顺丰快运等服务型平台,又或者像百果园、喜茶一样的C端喜爱的消费品牌以及GiGadgets这种科技产品出海服务品牌。 经历多年的变革,深圳的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多样化,各类型独角兽的兴起就是最好的证明,深圳的多元文化也因此展现。 深圳“独角兽”的多元化成长路径 在TOP 40榜单中能够看到所涉行业广泛,且品牌所属行业之间跨度很大,以此展现了深圳特区开放多元的创新创业氛围。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韧性,在此之中,也展现了企业多元的成长路径。 粗略来看,现阶段榜单中的“独角兽”们大致形成了四类成长路径。 第一类如菜鸟网络、丰巢科技、全棉时代等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背靠大公司,由行业巨头孵化,扎根于大平台的生态之中。 像大家熟知的丰巢科技,就是由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联合投资建立的,丰巢能够迅速壮大,并顺势成为智能快递柜行业龙头的存在,其生态优势不言而喻,有这些背后的物流公司站台背书,为其在前期发展扫除了大量路障。 全棉时代也是类似,其母公司稳健医疗的专业医疗背景,给全棉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背书效应。像疫情期间,医疗背景让全棉时代在同类产品中展现了足够的“硬实力”优势。 第二类有柔宇、优必选、奥比中光、国科微等品牌,它们以技术为导向,打破了BAT掌控技术入口的这一刻板印象。 以往,市场判断一个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或者一项技术的强弱,往往会先看看在他们的背后是否存在如BAT、华为这类巨头企业“撑腰”,在“老旧”的眼光中,具备创新性、实用性的技术往往都掌握在了这些大厂手中,而柔宇、优必选们的一个个出现,正在打破这些“刻板印象”,“技术突围”也能成为独角兽。 第三类是紧抓时代风口的,如现在新消费的崛起,让百果园、喜茶等品牌一跃冲上了顶峰。 在消费升级、消费分级等概走强之后,特别随着今年疫情的肆虐,带动了线上消费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理念应运而生,百果园等一批品牌就是站在了这一风口之上,在把握了平台消费领域的拓展、平台营销方式变更等诸多关键点后,一举走到了行业的前列。 第四类则像大疆、一加、GiGadgets这种以出海为导向的品牌,凭借过硬的产品价值与服务价值,在全球市场开辟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大疆和一加的成功有目共睹,GiGadgets则是一家根植于美国硅谷,专注于消费科技的自媒体。GiGadgets为什么也能成为独角兽出海的典型?以量化的形式来看,他们或许才是出海最成功的那个,目前在全球范围内GiGadgets每月触达超过了5亿用户,在Facebook上已拥有超1100万粉丝,在Ins上也获得了超100万关注。 当然这只是部分深圳“独角兽”们的成长路径,不过也由此可见深圳的包容正一步步放大,延伸至产业层面,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创新—产业化—制造—服务”的产业链已在深圳“开花”。 40年,深圳产业链终成“完全体” 近两年,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批企业在国外受阻,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中国已经开始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能力,从上游制造到下游服务,都已经接近顶点,开始对一些老牌霸主产生威胁,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结果,于是使绊子、刷手段等小动作层出不穷。 当然中国技术崛起的脚步绝不会就此停步,像深圳就如同整个中国技术崛起的缩影。 1、从“零”开始的创新之城 1980年深圳被设为经济特区,至此深圳走上了一条去全国其它城市迥然不同的发展之路,是梦想、机遇,也是难关、挑战。 都说一个城市的发展之路,与其“基因”息息相关,但这个说法却在深圳失效了。至始至终深圳没有名牌大学,也没有国家级研究机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圳高科技企业却蓬勃发展,没有所谓“创新基因”的深圳,硬生生也成为了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得到了“中国硅谷”的称号。 在去年发布的《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中,深圳南山区、宝安区获得“中国创新百强区”榜单第一、第二名,前十名中广东占有7席,深圳独占4席。 在高科技产业的每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深圳都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仅在TOP 40独角兽榜单中,我们也能找到像柔宇科技、国科微等企业,他们的创新能力也一直在被市场“津津乐道”。 “深圳创新”趋于常态化,但这还只是深圳融合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个开始。 2、“科技产业化”步入正轨 40年时间,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和第一大支柱产业,深圳正在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但说起科技产业化,深圳基本上也是从零开始,用当时相关人员的话来说就是“四不像”。多年前即便是深圳,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产品,没有高校、没有大型研究院所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当然,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式。例如深圳的高新技术的几大领域都已经达成完整的产业化路径。如电子信息方面,深圳目前已形成了以计算机、通信、微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除去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康佳等先锋力量,也还有像优必选、安志杰等新生代“独角兽”。 又或者生物医药方面,深圳生物技术产业在生产技术、生产设施和检测条件等硬件上都站上国内顶尖水平,并且已经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碳云智能、传世生物等都是新一批的竞技者。 3、由“世界工厂”步入“高科技之城” 如果说深圳制造代表着“中国制造”,那么华强北一定是深圳制造的一个缩影。 华强北的存在和山寨产业的繁盛,足以体现深圳强大的制造能力,这并不需要“难以启齿”,因为华强北的存在只是因为当时缺乏合理的引导,最终走向了华强北模式,并且华强北也正在沦为过去式。 华强北代表的是深圳的制造生产力的体量以及科技水平,以此为“底座”,所以能催生出现在我们所看见的“独角兽”们。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