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由“独角兽”们构建起的硬核科技之城
无论是大疆、一加还是万魔、华大智造,都可以说是在“深圳制造”的催化中逐渐成长,也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出现,深圳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制造”,在“制造能力”过剩后,深圳开始逐渐出现能力外溢,将一部分制造职能转向其它区域,同时造就了现阶段“科技重镇,研发重镇,部分高精密设备产品的生产重镇”的深圳,也就是“深圳智造”。 从科技创新到科技产业化,再到科技制造,深圳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在完善,但并不完整,直到“科技品牌服务能力”的到来,为深圳产业生态合上了最后一环。 4、“品牌服务”安上产业链闭环最后的锁销 “品牌服务”在传统的制造层面这一环节往往是被“忽略”的,至少相比创新、制造环节,在重视程度上并不是一个量级。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自古就有一些这样的老话,比如“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或像“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如今信息载体变了,传播途径、手段变了,让这些老话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现在的市场变化莫测,产品迭代速度飞快。有些产品想让大众快速的知道,那么宣传就是不可少。于是在深圳TOP 40独角兽中,我们就看见了像GiGadgets这样的企业。 他们的存在,其目的就是在于“科技品牌全球市场服务”这个环节,例如凭借构建起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通过社交媒体对海外市场进行宣发和目标市场沟通,助力完成中国科技品牌出海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在帮助中国硬件制造业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多的品牌附加值。 “品牌服务”能力的合流,就好比插上了深圳全产业链闭环上的最后一把锁销。至此,深圳集结了全产业链输出能力,相当于打通了“任督二脉”,40年深圳产业链终成“完全体”。 深圳产业力量已集结,“姹紫嫣红”过后就是“百花齐放” 从“特区40年:深圳独角兽TOP40”榜单中,能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深圳已不是那个“偏科的学子”,产业配套如技术提供、内如、流量服务都已经获得了长足成长,就如上面所说深圳早已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供给能力。 回首40年前,深圳能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世界工厂”,再到成为现如今的中国“硅谷”,全国GDP排名第三的城市,实现“弯道超车”与政策当然密不可分,但其发展的动力正是一波又一波的企业。 前有康佳、华为、腾讯,陪伴深圳走过了前40年,现在又有这么一大批独角兽的涌现,深圳的产业延续延绵不断,这既是深圳产业“厚度”的体现,也是深圳“生命力”的体现。 当前浪还在奔袭,后浪就已来临,优质企业扎堆涌现,这对于一些地区而言可能会成为“幸福的烦恼”,但深圳因为有着40年引领时代的经验,就可能只有“幸福”。 在深圳独角兽榜单中,我们能看到深圳的产业创新正步入深处,产业聚集优势再一次体现,新经济、新生态之下为深圳的经济韧性再镀上一层保护膜。 大疆、菜鸟、顺丰、悦刻、酷开等等都已经是自己赛道中的“巨无霸”,距离“修成正果”也只是一步之遥;柔宇、优必选、国科微、安志杰等都是站在了“智能经济”时代的前列,大展宏图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微众银行、GiGadgets、辣妈帮则代表着深圳的“软实力”,既是充当行业发展“底座”,也在不停变革着消费市场。 显然,“姹紫嫣红”过后必将迎来“百花齐放”。 总结 在深圳什么最值得期待?当然是未来,未来还会有多少新赛道、新龙头涌现?又会多少后起之秀“后来居上”?深圳的40年,还只是一个开始。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