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联想的智慧城市会带来新气象?
“以服务为源头进入智慧城市,我们更希望能够搭建智慧城市生态。”戴炜表示,无论前端软硬件系统,还是后台解决方案,都是嫁接在智慧城市生态中的工具。此时引入服务,向上帮助管理者熟悉平台,提高工具使用频率;向下提升使用者感知,展现工具的价值。 而借助服务衔接,管理者与使用者能够找到各自实现价值的方式,推动生态健康运转起来。因此服务能力的优劣,成为影响智慧城市生态发挥价值的关键因素,联想驰援武汉的成功经验正在于此。 在这方面,联想按照”服务+管理+技术“的模式切入智慧城市建设。 戴炜介绍,联想在服务信息化、智能化领域积累20年后,拥有“A+B+C+D+E+I +5G +S”——A(AI)、B(Block chain区块链)、C(Could Computing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E(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I(IoT)、5G与S(Services服务)的能力,共同构成联想智慧服务。 目前,联想将这些能力集成到城市智慧魔方系统中。支撑整套体系的服务团队规模超过40000人,这是一支管理超过1350万台PC设备,为阿里云、腾讯云等客户超过70万台服务器提供服务,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因此面对突发疫情,联想才会如此得心应手。 “我认为联想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能给中国的智慧城市带来新气象。”对于联想的选择,凌鸿如此评价。 联想“新气象” 正确的发展路线之下,联想未来的可想象空间远比现在要大很多。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载体,集成政府管理、产业发展、交通运输、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等多重业态。无论是前期三个一揽子项目的成功,还是眼下武汉抗疫的众多举措,都没能全面呈现联想的能力。 早在2011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经应用于联想集团内部设备优化,随着能力不断成熟,很快面向供应链预测、仓储优化运营、精准营销等价值链推广——要知道,2016年,AlphaGo才与李世石对弈,阿里城市大脑才发布。 经过这些年不断锤炼,联想的“智慧能力”已经渗透到业务的方方面面。定位不同场景的差异与共性,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与总结,最终以服务的形式呈现。于是在2020年7月,联想发布了行业首个全场景、全周期服务的RISE全域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 按照战略规划,“RI”代表全域智能化,“S”代表服务,“E”指生态系统。未来,联想将聚焦“6+”领域,推出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商务、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全场景、全周期服务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很多建设投资最终会落地到智慧城市,联想也希望把一些通用的价值‘拎出来’,做跨城市的改造。”戴炜如此描述“6+”的内部逻辑。 当这些能力摆在眼前时,很多人有些恍惚:这与曾经的联想不同了。 对多数人而言,联想“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冠军”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直到现在,这项荣誉都未曾易手。 可是不能否认的是,强调“服务”这项重要技能,联想再次顺应了智慧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必然选择。解决问题需要硬件搭建框架,也需要背后的信息化平台提供动能,还需要服务连接全部生产要素。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不止是联想下一个业务方向,还是启动新阶段发展的关键节点。 目前,联想已经拥有完善的硬件产品体系,积累边缘计算、云计算、5G网络与智能解决方案的经验,能够推出基于“端-边-云-网-智”新一代技术架构和完全自主产权的整体解决方案——向服务转型后,联想有了新的发展载体。 因此,未来的联想不可能仅依靠硬件销售的模式推动企业升级,以服务为轴心转型发展将主导联想发展基调。而得益于联想服务已走过25年的历史,这也将成为支撑联想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如今,联想还是那个联想,只是有了新的面貌。 结语 很多时候,变革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对联想而言,服务藏身于其他主业务背后默默成长,比任何人都清楚自身在新时代的定位与作用是什么;同时服务又是一项有25年积淀的“传统”业务,虽然还不像个人电脑业务那样耀眼,却足够成熟老练。 放眼智能化转型的大环境,各领域对智慧化改造的认知和需求已经蔚然成风,各种形态的智能服务已经融入日常生活。联想已经通过服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找到了接入新时代的最理想方式。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