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决战政务云,腾讯云“下沉战略”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20-03-18 23:18:11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腾讯刚刚发布的Q4以及2019全年财报中,承载C2B战略的腾讯云在Q3财报后再次惹眼,全年收入超过170亿元,相较2018年的91亿元增幅为86%。这也是腾讯连续第二次在财

腾讯刚刚发布的Q4以及2019全年财报中,承载C2B战略的腾讯云在Q3财报后再次惹眼,全年收入超过170亿元,相较2018年的91亿元增幅为86%。

这也是腾讯连续第二次在财报中表达云计算业务相关的收入,显示其对业务发展的自信。由于增速快于阿里云,腾讯云与阿里云的绝对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

从具体业务上看,整个2019年,或者说从腾讯C2B战略正式登上台面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内,腾讯云服务中政务云无疑实现了某种属于腾讯的“突围”,而且,正如财报中集中讲述了腾讯云如何助力政府、企业、个人的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腾讯政务云此次也借疫情防控有了一次集中展示。

从政务云一角,我们能瞥见腾讯云整体发展的态势,以及与老对手阿里云的竞争状况,当然,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一、靠C端优势博得关键席位?

先来看几组数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2018)》曾预测,至2021年国内云计算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858亿元,其中政务云以813亿元规模占比高达43.8%;

IDC预测,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

IT媒体人吴玉征全程接触浙江Z城政务上云改造,透露一个三线城市最基础的上云服务一年最低预算在3-4千万,而全国有上千个类似的城市,它们的服务需求还有各种深化需求……

毫无疑问,政务云将是云计算的核心目标市场,腾讯云把重心之一转移到政务云,不在意料之外。

决战政务云,腾讯云“下沉战略”弯道超车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腾讯政务云覆盖省份28个(包含澳门),项目数量97个,合同金额7.97亿;2019年,数字变成覆盖省份28个(海外1个),项目数量151个,合同金额26亿。

挑一些典型项目来看“客单价”——2019年3月的“数字贵阳”合同金额1亿元,6月成都“智慧绿道”合同金额8.74亿元,7月长沙“城市超级大脑”项目合同金额5.2亿元,9月“一部手机游云南”合同金额2.98亿元。

每个数字都很“大”,直接表达了政务云为什么成为云计算的主战场,以及腾讯凭借政务云获得的“突围”成果。

分享盛宴的还有阿里云,其城市大脑现在已经落地杭州、上海、海口、澳门等十多个城市(地区),而“全国计划要建设城市大脑的城市达到500多个”显示阿里在政务云领域的“雄心勃勃”,在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做了很多市场渗透的准备。

只不过,两个巨头相争,未必火药味十足,在政务云“共建”的趋势下,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看谁渗透得快。

2019年9月底,重庆市进行电子政务云平台招标,10月底,四家云计算平台同时中标:

决战政务云,腾讯云“下沉战略”弯道超车

具体的“职责分配”如何,之前8月的重庆智博会已经给出提示,彼时,重庆市政府与阿里、腾讯都进行了合作协议签署,明确说阿里“助力重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而腾讯则“打造城市文化标签、助力本地企业数字化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本地数字化人才培养”,显示出基建层与服务、应用层的区分。

后来的河北合作也十分类似。

2019年10月,阿里云、腾讯云都与河北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阿里的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承接京津大数据产业向河北转移等底层基建工作,而腾讯云则主要包括数字政府、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新工科建设、智慧校园等“服务型政府”属性下的合作。

很明显,在政务云竞争上,行业赛道分野,阿里云主管“基建”,腾讯云主管“应用”,而这,自然与腾讯的C2B的C端基因密不可分。

腾讯政务云核心子品牌WeCity没有采用行业热衷的“大脑”命名,按腾讯公司政务云副总裁、数字广东总裁王景田的说法,“让城市里的企业和个人有实实在在的感知,光是大脑并不能做到”,“WeCity……的内涵比数字政府要大得多,照顾了城市场景的方方面面”。

显然,腾讯政务云是以政务服务、与“人”的接触、实际场景应用为业务核心,而这反过来也是城市主政者看中它的原因。

总得看来,政务云实际上形成了阿里、腾讯的寡头格局,寡头间有清晰但不限定的分界线,腾讯靠C端优势博得关键席位。

二、批量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C端优势成为腾讯C2B在政务云领域的主要策略,这种优势还被特定的市场所放大。

这一切,要从一个政务云明星项目说起。

浙江“最多跑一次”以其提升大众、企业办事效率而受到各方赞扬,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尴尬的痛点问题——改革知晓率低。

浙江《嘉兴日报》曾经进行了一次调查,在不动产登记、车辆管理等9类事项的8187个服务对象中随机抽取了693个调查对象,39.1%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最多跑一次”改革,31.5%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太清楚”,另有29.4%的群众表示“不知道”。

虽然这项调查的时间过去有较长时间了,但也反映出一个优质的政务云体系不只是“供给侧”的提升,作为最终服务大众并由大众进行“质量评价”的项目,政务云还必须在“触达”层面提升大众的改革知晓率,让“需求侧”动起来,形成闭环。

政务云最终服务于大众,大众的使用状况影响政务云的“评价”,这恰好是主政者参考的核心指标,因此,在政务云领域,谁能影响大众——对政务云“有影响力”的人,谁就更能赢得选择,因为推进的过程会更加顺利、更能“让老百姓满意”。

这是腾讯政务云的优势所在,凭借C端触达,解决政务云“知晓率低”的落地痛点。

决战政务云,腾讯云“下沉战略”弯道超车

阿里、腾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自推出的有重要社会价值的“健康码”,从上述意义上看,亦可以认为是推进政务云认知的PK。

阿里健康码现在已在全国24省200多座城市落地,阿里为此专门成立了技术支撑小组并研发了健康码技术平台,方便各地健康码快速研发落地。

而腾讯这边,官方称健康码累计亮码超过15亿人次,覆盖8亿人口,在北京、广东、四川、云南、天津、贵州、上海、重庆等近20个省级行政区上线,覆盖300多个市县,且“计划上线省市超过100个”。

健康码与政务云有直接的业务关联,对腾讯,它以微信小程序为主要出口,是C端触达能力的深化,对阿里,则可以看作一次C端能力追赶的重要机会。

但无论如何,腾讯当下仍保有C端优势,进一步利用这种优势打出优势,也是政务云当下的策略核心。

具体而言,腾讯政务云正在进行的有三个动作,“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1、锁定“非一线”市场:把市场机会与C端基因结合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