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印度掀抵制中国应用热潮,但想摆脱中国制造没那么容易

发布时间:2020-06-04 10:54:35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近日,一款名为Remove China Apps(删除中国应用)的App在印度风靡,推出两周就冲到了谷歌商店“Top Free”排行榜首位,在超过100万的下载量和超出17万条的评论中

近日,一款名为Remove China Apps(删除中国应用)的App在印度风靡,推出两周就冲到了谷歌商店“Top Free”排行榜首位,在超过100万的下载量和超出17万条的评论中,大部分来自印度用户的账号。

此事引发了中国网友和媒体的关注,网友们亲自去测试,结果发现识别功能并不是很到位,许多中国应用都没能被该软件识别。猎豹移动的总裁傅盛上个月发布短视频展现了该应用使用的全过程,并就其是否违反谷歌政策提出质疑。

此软件在印度传播甚广,甚至印度的名人和意见领袖也加入其中,但这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中国互联网应用在印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此次事件是中国互联网文化在向海外市场渗透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冲突”。

实际上印度用户此种抵制活动有些偏激,况且他们也离不开中国应用,不过中国企业也应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设法加强内容方面的审核与监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要注重自我规范,尽量避免出现容易引发争端的不当内容。

一、抵制中国应用背后:“中国制造”为何在印度大受欢迎?

Remove China Apps的功能是“识别用户手机中所有的中国应用”,在用户移除所有由“中国制造”的App之后,该应用的界面会弹出“祝贺,你很棒,你的手机里已经没有中国App了”的文字,并弹出分享应用的按钮。尽管该应用的作用只是识别中国App,但这种提示和流程明显带着一种引导的意思,就是要用户识别之后进行手动删除。

由于该App简单易用,且所占内存不多,受到了印度用户的青睐,不少印度用户在推特上分享了使用截图,并鼓励更多人下载该应用。甚至在推特上拥有超过200万粉丝的宝莱坞演员Arshad Warsi也公开表示自己正在停止使用来自中国的东西,并建议他人也尝试。

根据谷歌商店提供的信息来看,该App的开发方是一家名为OneTouch AppLabs的公司,据说该公司已有9年的开发经验,但却没有除Remove China Apps之外的其他产品。而在开发者网页中,表明了该App的诞生是受到了一位来自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的前工程师Sonam Wangchuk的启发,他曾上传过号召印度人放弃使用中国产品的视频,3天内播放量超出280万次。

而印度网民此次之所以做出大规模卸载中国软件的举动,是由于在“抖音海外版”TikTok上,有个叫Faizal Siddiqui的印度视频博主发布了一段指摘Youtube博主的视频,称Youtube上的视频缺乏内容和创意,又臭又长。

此言论引发了一位有很多粉丝的Youtube视频博主的注意,然后该博主的粉丝就迁怒于TikTok这个软件,在谷歌商店中将其评价刷至一星,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抵制TikTok的抗议行动,这种情绪逐渐发酵成了对中国制造的软件硬件的抵制。

然而Remove China Apps被如此大规模地下载和使用,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制造的应用在印度已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早在2018年,印度Google Play Store的应用排行榜前十中,就有5个应用都是来自中国的,前100强应用中有44个来自中国。

2018年,来自中国的Helo、茄子快传、TikTok、Kwai、LiveMe等许多应用在印度火爆。以TikTok为例,自2018年6月上线,一直名列印度安卓应用前五名,在全球总计超出5亿的活跃用户中,印度用户占比高达39%;LiveMe是猎豹移动开发的一款直播流媒体应用,5000万用户中有32%来自印度。

对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印度是唯一一个可能与中国市场规模一较高下的市场,这一点是其它市场望尘莫及的,因而巨头们格外重视印度,从资金到战略都毫不吝啬地投入和加以关注,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顺为资本等都向印度市场投入了巨额资金。

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投入的不只是巨额资金,在本土化经营上也付出了大量精力。 不少中国应用在进入印度之后,都专注于本地用户,认真设计能够吸引用户的界面,并注重内容质量以及迭代速度,重点研究如何俘获印度用户的心。

早在2012年,微信印度版推出时请了当红宝莱坞演员任品牌大使,虽然最终退出印度市场,但却给后来进入的中国应用提供了一些经验;后来字节跳动在进入印度之后专门在新德里当地设立了团队;NewsDog的创始人亲自去印度做了大量的调研,了解市场的细微差别,并根据印度消费者的需要对平台进行更新;茄子快传在印度的孟加拉鲁和德里拥有60名成员,并且计划将研究和开发转移到印度的孟加拉鲁,以便在市场需求和相应的平台供给之间加大凝聚力。

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印度市场的足够重视、在本土化经营方面不断深入,加之营销策略得当,使得中国应用进一步在印度得以“扎根”,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印度网民的欢迎。 也正是因为中国互联网应用在印度市场有着较高的渗透率,所以此次“卸载中国应用”的软件才会有如此高的下载量。

然而这次的事件大概只是引发抵制事件的导火索,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说,中国互联网文化在海外市场的“渗透”,在一些本土用户看来或许是种“入侵”,这种矛盾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会难以避免地发生冲突,一旦遇到“诱因”就会爆发。

二、中外互联网文化冲突难免,印度用户最终会选择“妥协”

印度总理莫迪曾在5月12日的演讲中再三鼓励“印度制造”,强调印度需要靠“自立更生”来走出新冠阴影并恢复经济。这其中也隐含了印度对“中国制造“过于依赖的意思,而这种依赖在互联网和手机行业中尤为明显。

这种状况很容易引发印度人的不满情绪,从此次事件就可看出端倪。

本来Youtube是长视频创作,而TikTok是短视频创作,二者在时长方面没什么可比性,创作方式也不同,所以这种不在同一“维度”的diss言论其实有些“无脑黑”,大可不必理会。

可此事的结果却是当红明星和意见领袖纷纷下场“开撕”, 电视节目《今日印度》还打算讨论“抵制中国制造”的话题。在节目主持人Rahul Kanwal两天前发起的投票中,78.6%的投票者认为应该抵制“中国制造”。

只因为一个博主没什么逻辑的不当言论就让事件发酵至此,可见印度网友受到的互联网的“磨炼”还不够,也反映出印度互联网渗透率和成熟度不如中国。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此事引发许多印度人卸载中国应用的行动,并且引起了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共鸣,或许也代表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态度,那就是觉得中国制造的普及是一种“入侵”,出于“爱国情怀”与“义愤”,必须要对此加以抵制。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