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OPPO云南:后疫情时代,小举措更显大智慧
他看过诺基亚、三星先后火爆场面,这两个品牌最多占据过整个市场30%-40%份额。却在最火爆的时候,不断地向经销商压货,为了消化过多库存,经销商自救式串货,串货则导致乱价,恶性循环。从业者们往往从上到下希望保住份额,害怕下跌,最终一起参与的压货的共谋之中,使上游工厂生产任务失真。 经销商深受其苦。事情一般是这样发生:X品牌手机,店内一个月只能销售 1000 台,X品牌经理为了业务非要我接 2000 台任务。如果我完成不了 2000 台,就把我金牌客户降为银牌,为了保级,我也没办法,只能收完货往外甩。结果甩完了,上面认为能够完成,又进一步加大目标。我继续往外丢。坐在总部办公室里的人只看数据,不知道实实在在的零售,时间一长,最终虚假崩盘。 遭受渠道之苦的并不仅仅是这一家。海南临高县当地一家手机经销商做OPPO十来年,和OPPO的人可以随时一起聊聊天、喝茶。最近两年,也接触过其他品牌,但是大部分品牌联系人无事不来,推销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手机则是畅销机型搭售滞销机型。一开时,畅销机型卖掉后,填补完滞销机型亏空后,仍然有所赚头,慢慢地货越压越多,没有了利润,于是这家经销商坚决地退出了这些品牌经销商体系,将重心放在OPPO。 压货有双刃剑作用。提高销量的同时,它可以占用经销商资金,让经销商更加无力他顾,投入到竞争对手。长远利弊考量,全凭策略。有一点可以肯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OPPO从来不给我们压货。”星耀手机城经理说,而且OPPO渠道的人一般很少撤换,往往处着都成了朋友。而另一些品牌的人完不成任务则会被调走。 在这样氛围下,梁南和启彦觉得在OPPO工作起来相对简单和舒心。他们不用为不断积压的货而背任务,不用忙着适应新的上司,只需专心服务于客户,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机器,甚至不用太在意KPI。 前几天,有一个老顾客拿着Reno10 倍变焦版找到启彦,尝试着问以旧换新弄一台最新的Reno4 是否更好?被启彦劝了回去。她告诉对方,Reno10 倍版还能再用两年。 梁南则看中IoT后面的商业机会。从智能手环、手表和无线耳机,到下半年的智慧屏电视,新的品类增多了与顾客沟通的机会。眼下,电商线上销售在云南仍然局限于学生和年轻消费群体,其余潜在消费群体巨大,在Find X2、A92s,特别是超薄Reno4 的相继推出之后,OPPO合理的产品矩阵正在回归。 他期待即将面世的 1500 元价位的5G手机,那将是更加适应云南的走量产品,给渠道带来更多活力。他所擅长的服务体验战也仍然继续。在手机卖场工作多年,很多品牌慢慢在身边消失了,梁南没想到朴朴素素的“不压货”,居然是穿越渠道兴衰周期的一条铁律。 没有宏图伟略,没有大风大浪,梁南只是在自己的领域踏踏实实的坚守本分。其实道理本就如此,基业长青的公司经常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在时间长河的每一次冲刷中都留存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宝藏。但这个道理往往只有经历过的人能懂。正如当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深谙线下路径的厂商无法轻易掉头一样,如今一句“渠道下沉”听似简单却也不是一日罗马,多少互联网手机品牌如今早已绝迹于江湖。那些走在下沉路上的会否折戟,也要待时间给答案了。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