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喜马拉雅难越险峰

发布时间:2020-08-19 11:11:36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线音频平台在“窄门”里做生意并不容易,陪伴式与互补性的产品属性;而对喜马拉雅而言,在用户规模、市场份额上一骑绝尘并不代表着已经成功上岸,自身模式困局

当然,主播不仅能录制有声书,还能通过音频直播赚取打赏收入。喜马拉雅最新的政策显示,平台直播的基础分成比例为50%,开播时长的限制也从1小时降为30分钟,而根据开播天数和月流水的不同,主播还可获得额外奖励,最高分成比可达80%。

喜马拉雅的直播分成政策

以喜马拉雅主播“萌囧小露酱”为例,其以单场21万元的打赏收入创下平台记录,而不考虑开播天数,“小露酱”就能获得10万元的基础分成,以及4万元的流水奖励。而最终,喜马拉雅也能从中赚取近7万元收益。

C端付费之外,向B端收费的广告也是喜马拉雅一大收入源泉。据一位服务商向地歌网介绍,喜马拉雅目前广告开户要预充值5000元,投放采取CPC(按点击付费)竞价模式,最低价0.3元/次。

除前述的直投广告外,喜马拉雅官方还推出了“蜜声”平台,这类似抖音的星图,广告主可通过蜜声平台直接联系播客主进行定制投放。

广告、会员付费和分成收入,无论之于平台还是主播,喜马拉雅都开辟了多条变现通路。截至目前,喜马拉雅的主播数超过1000万,在2019年给主播的分成收入达到16.34亿元。

这背后,喜马拉雅的成本支出也一路走高。

对音频平台而言,核心成本主要包括分成成本、宽带成本和内容成本,其中尤以内容成本为重,这包括音频平台采买版权和内容制作的费用。

有业内人士透露,类似郭德纲《郭论》这样的头部IP,独家版权成本预计在2000万元左右,而喜马拉雅在去年123狂欢节推出的《三体》广播剧,制作成本也达到了千万级。

内容成本持续走高,付费率难有爆发式增长,喜马拉雅似乎和优爱腾陷入了类似的商业困境。目前喜马拉雅的注册用户达到6亿,若以400万的付费会员数计算,平台的付费会员比例还不到1%。

优质独家IP带动了喜马拉雅的规模增长,但也让平台陷入了模式陷阱,即为保持规模增长,喜马拉雅要源源不断输入优质内容,最终拉大亏损曲线。2017年就有数据显示,喜马拉雅的净亏损达到1.04亿元。

当然,为纾解盈利难题,喜马拉雅也做出了多种尝试。今年5月,喜马拉雅就推出了播客主广告接单要向平台报备的政策,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举动不仅招致大量播客的反对,甚至有播客公开表示要在喜马拉雅停更。

盈利紧迫性的苗头显现,这是喜马拉雅商业模式的隐痛。

走上了“优爱腾”道路,站上了行业第一的王座,喜马拉雅自然要付出代价,这本质上是喜马拉雅商业模式所留下的疑难杂症,而在八周岁之后,喜马拉雅又该如何破局?

下半场

再次透视喜马拉雅,其模式依然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喜马拉雅发力PGC内容无可厚非,但久而久之,其会面临“管道化”或“播放器化”的问题,用户追逐好内容而不是平台,这就需要喜马拉雅持续不断产出优质声音内容。

第二,音频收听场景本身是碎片化的,例如开车、通勤和睡前等。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车载场景中,音频的使用比例高达62.5%,远高于视频和图文的3.8%和5.1%。

不过,无论开车还是睡前,碎片化场景本质就是不消耗用户过多精力,收听音频时也可以做饭、洗澡,但在这狭小的使用场景中,音频还要和在线音乐争夺用户时间,况且从普及度上来看,音频远不及游戏、短视频等娱乐形式。

因此,在线音频是在“窄门”里做生意。

“管道化”问题源于喜马拉雅的商业模式,“碎片化”则是由音频行业属性所决定的,对用户而言,音频内容满足了人们的陪伴诉求,这也为在线音频的下半场开出一条通路。

目前,各类音频平台都在布局儿童早教市场。相比于动画,音频化的少儿故事更利于儿童护眼,而智能音箱下的语音交互也更适合少儿用户,小小的智能音箱能为孩子带来比玩具更强的陪伴感。

因此,喜马拉雅在2018年就成立了亲子事务部,蜻蜓FM则是将儿童音频升格为强考核的独立业务线,而专注儿童故事的内容平台“凯叔讲故事”,在成立第二年就已经实现盈利。

儿童早教本身就是“离钱最近”的市场,而且能充分发挥在线音频的陪伴属性;当然,相比于正规的学校教育,音频内容更多是伴随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延伸学习范围。

因此,音频是对儿童学校教育的补充。

其次,目前各大巨头也在发力AI语音交互、智能音箱等技术或产品,例如百度的小度音箱、小米的小爱同学、微软小冰,以及喜马拉雅的小雅音箱等。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90%的智能音箱都接入了喜马拉雅的有声内容,在智能硬件的骨架中,喜马拉雅的声音内容就是血肉,二者相辅相成。

但对巨头而言,发力语音技术的根本在于场景连接,因为语音本身是技术工具,并且应用场景广泛,巨头企业要实现的,就是用户未来可以直接通过声音,来和车内、客厅内硬件进行交互,这是企业要打造的IoT生态。

在如此构想之下,喜马拉雅等内容平台可以起到补强作用,而智能音箱产品不仅会接入喜马拉雅,还会接入蜻蜓FM、网易云音乐等各类声音平台。

巨头的语音生态之中,“喜马拉雅们”扮演的还是配角。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