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自动驾驶,这样的滴滴定制网约车D1你pi不pick?
相比乘客端的变化,D1在司机端的一些创新,普通用户的感触是不深的。不过作为一个也有着4~5年驾龄的车主,身边也有很多跑滴滴的朋友。D1想要给司机们创造一种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一些创新的意义还是很好的。主要是两个层面,第一是,全面去手机化的创新;第二是,针对共享司机职业特点的一些配置创新。 早些年的滴滴、快的,和微信、支付宝没有全面的打通,乘客坐完车还需要拿下手机扫司机手机上的二维码支付费用,在车里狭小的空间里,这种操作其实非常不便捷,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在出行服务都是后台“自动”支付,乘客和司机拿手机扫来扫去的问题已不存在。可传统汽车司机提供出行服务,仍然很依赖智能手机。 1、全面去手机化; D1联通了车与滴滴平台,通过一块10.1寸大屏实现车网一体操作。定制车在投入运营前,司机的身份会首先与车辆身份进行绑定,因此当司机上车启动车辆后,定制车会自动启动人脸识别,当身份不一致时则会停止登录,司机也不能进行接单,避免人车不符的情况出现。登录账号后许多功能实现了车机操控,司机不必再使用手机。 司机可使用方向盘上的桔色滴滴定制按键,实现接单、完单等常用操作。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助手,通过语音控制开关车门、空调设置的常规操作,提高司机安全驾驶。 还有诸如,智能充电、智能维保、车后服务、车联网云端大屏等服务,一方面是解决了手机对司机的束缚,一方面针对出行司机的需要也增添了很多精准的智能功能。 2、针对共享司机职业特点配置创新; 第一个,D1为司机配备了有别于乘客座椅的超级座椅,借鉴欧美卡车司机长途驾驶的设计,针对司机需要长时间乘坐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座椅整体偏硬让司机可以长时间驾驶不那么疲劳;第二个,将汽车前排的中央扶手箱做成了可移动的“公文包”,传统汽车中央扶手箱都是固定的,D1为了方便司机特殊的储物需求,移动性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另外,还支持5~55度水杯加热制冷,这对于长时间在车里的司机而言,解决了冬季、夏季喝水的问题。 作为一个老司机,对于D1在司机端的一些创新很是理解。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非常不方便,需要从手机支架上取下手机,还要单手操作方向盘单手玩手机,以及时不时的低头用眼看屏幕,危险系数高不说,操作起来也很麻烦。去手机化的设计,可以让司机更专心的去操控汽车,尤其是方向盘上“滴滴键”,一些常规操作就像过去按喇叭一样,便利性无需多赘述。 定制的超级座椅实用性也很高,传统汽车为了内部装饰设计上的对称和美感,司机座椅和其他座椅的区别并不大,况且私家车出行时长一般不长,司机座椅也就无需特别定制。可跑过长途的司机都能切身感受,长时间开车腰酸背痛是常事。对于出行司机而言,汽车就是自己的“办公室”,一个特别定制的“超级座椅”,对于身体的保护和工作环境的舒适都是必要的。 如今滴滴平台上司机超过千万规模,根据柳青在“Always Day 1”大会演讲中透露,未来滴滴的目标是0188,未来每年服务100亿小时。 对于一个个乘客而言,可能只是十分钟、半小时甚至一二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每位司机而言,将是全程的“参与”。作为滴滴平台上的“生产力”,D1在司机端的种种创新,优化他们的工作环境,也体现了平台对司机的关怀。 天浩采访的几位司机,对这些功能还是很期待,只是担心D1价格会很高。根据滴滴方面透露,D1的定价或在15万元以内,将于12月率先在长沙进行试点,目前仅计划针对滴滴注册的网约车营运驾驶员开放销售。如果你是一个出行司机,对D1也许会有更多的期待。 安全有“硬”有“软”:司机乘客谁也不少 出行安全越来越被重视,滴滴所提出的0188,0的意思就是0重大安全事故。作为滴滴打造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安全上的动作,恐怕是外界最为关心的地方。D1身上,关于安全究竟有哪些动作? “硬”安全, 用程维的话说,D1配备了30万+车辆才会配备的主动安全系统,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自适应巡航系统ACC,以上功能,有些高端车也是选配,这些主动安全系统对D1出行上的安全性提升很明显。 比较值得一说的,还有单侧电滑门的设计。我们说传统汽车为了美观和成本,都采用对称设计。 而D1在车门设计上就打破了这种规则,D1右侧后排是电动侧滑门,中国交通是靠右行驶,相比推拉门,滑门更安全。而且,司机可通过语音或者按键的方式控制电动侧滑门开关,乘客无须手动开关门,提高上下车安全便利性。 “软”安全, 安全方面D1还有许多细节上的体现,比如说桔视系统,前装桔视设备(包括车外行车记录仪+车内摄像头),可为司乘纠纷和平台判责提供证据,不知道相关数据会不会连接到平台,对于纠纷的解决和司乘安全都有所提升。 D1上还配备了司机安全求助按钮,司机紧急情况可按“一键接单键+语音交互按键”,进行滴滴客服安全求助,把一键拨打110按键变成车内物理按键,操作显然更为方便。 还有后排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传统汽车大多数更强调前排驾驶位、副驾驶位的安全带危机提醒。在行车过程中,安全带可以提升乘客安全系数,当乘客做到汽车后排,司机往往会观察不到后排情况,或开车途中无法注意到后排,如果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或中途解开安全带,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个功能的配置,就会解决这一问题。 安全问题无小事,D1作为滴滴打造的定制网约车,在安全上会“事无巨细”。其实,如果真的是15万价格以内,这些安全配置还是很有性价比的。共享出行已经是主流的出行选择,D1这些思路,对于司机、乘客甚至其他人的交通安全皆有益处。同等价位的汽车上,显然乘坐D1会更为放心。 野望与现实,惊艳之余问题也不能忽略 D1为出行场景做了大量的“精准适配”,同等价格下,D1的竞争力是很明显。上文从乘客端、司机端,进行了大量篇幅的展开,去探讨作为汽车新物种,它能够给出行中重要的两个角色带来哪些服务或体验上的变化。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