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上线十年后,知乎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定义

发布时间:2020-12-14 10:21:46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不管是“破圈”,还是“知乎是什么”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坚固底层文化之上的不断添砖加瓦。只要知乎重视“观点深度讨论”的社区文化还在,知乎就还是中文互联网中

  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不管是“破圈”,还是“知乎是什么”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坚固底层文化之上的不断添砖加瓦。只要知乎重视“观点深度讨论”的社区文化还在,知乎就还是中文互联网中最丰富的“观点源泉”,与过去相比区别更多在于对象范围会越来越广。

12月10日,知乎官微发布了一条带有#知乎十周年特别企划#关键词的微博,让人惊觉“原来知乎诞生快十年了”。回想起2011年1月知乎正式上线后的早期历程,或许谁也很难预料到知乎今天的变化。从那个邀请注册制的高端问答内容平台,发展到现在很难用标签来概括的庞大社区,知乎这十年走过的路显然并不简单明了。

知乎在变,是因为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2020年,微博热搜依旧是舆论爆炸标志;短视频市场仍然持续强势壮大;带货重振了直播行业的生命力;网文阅读和随之而来的IP版权运营也依旧生机勃勃,丝毫不见颓势。而知乎呢,用直播、圈子、网文、视频等一个个新板块基本覆盖到了所有的趋势布局,但严格意义来说,用户和行业观察者都很难用“成功与否”来形容知乎的变化——在近两年内这所有新变数的影响下,知乎在用户心智中的价值更重要了,还是更模糊了?

视频、圈子、网文……知乎早已不只有问答

如今的知乎APP布局是,首页默认推荐、关注是主要信息流,默认首页由用户上一次退出停留的页面决定;推荐和关注、搜索栏之外,默认首页上方还可进入热榜、视频、圈子三个板块,左上角有图标进入“直播”界面;下方布局中“会员”板块进入盐选专栏、电子书、live讲座等知识付费内容,“发现”板块进入频道和分区页面。

在经过2018年用户规模同比102%的翻倍增长后,2019年至今的知乎又加大了新领域的触及范围和力度——视频、圈子、直播、网文,每一个领域带来的都是巨大的变数,这些变化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知乎以很快的速度从那个“问答社区+live讲座+电子书”的简单平台变化成一个身份更为复杂的存在。

知乎的新业务版块并非没有业绩建树,但读娱君心怀的疑问是,知乎究竟试图以怎样特征去占领用户心智呢?

之所以有此疑问,在于当下视频、网文、圈子等新版块与以往知乎的主要形象有反差。知乎视频版块在加速布局之后,并不仅仅有基于广义知识分享之上的题材,而是吸引了大量纯娱乐性质的视频内容,与今日头条、百家号等资讯信息流相似,大量搬运号在知乎上传了影视、体育、游戏剪辑内容,同时还包括B站等平台上创作者的多平台分发,整个视频版块布局也和B站非常相似。

也就是说,现如今的知乎视频也试图做大做强,吸引了大量搬运号,但也因此在推荐信息流中加入的视频质量非常不稳定,与传统知乎用户的需求真的能相安无事吗?至少在首页刷到“明星的社会性死亡现场,太搞笑了”的视频时,并非是读娱君打开知乎的初衷,所感受到更像是打开了微博一般的“违和感”。

网文业务也有类似逻辑的违和感。客观来说,知乎曾经的氛围并非与网文天然相斥,相反可以说是网文所必备的“点子”蓬勃生长的沃土。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当年就脱胎于知乎上的一个“为刺客信条写剧情”的回答,知乎本身重视观点碰撞的讨论氛围以及年轻化的用户群体,本也是网文的合适土壤。

“知乎,分享你新编的故事”是前些年外界对知乎内容中出现不少编造回答的调侃。在这个调侃背后,是用户整体对知乎气质认知的偏向:知乎应该是基于现有的、真实的内容进行知识扩散的平台,即使是文学相关版块,知乎的主流是“文学点评”、“创作手法”而不是“创作虚拟故事”本身。

这种认知不仅在于用户,也是知乎平台曾经的选择。2019年初的“知乎大V再次出走”事件中,创作者“兔撕鸡”的出走就主要因为“故事贩卖机”专栏在知乎流量下降,且无法获得知乎的扶持。据媒体“界面”当时的报道,一位“接近知乎的人士”表示:“故事和知乎的基因是天然抵触的。知乎绝不是单方面简单粗暴地否认故事类内容的价值,只不过在最初的选择上,知乎是打算走另一条路,做以事实为根据的内容。”

显然,在知乎内部经历过一次方向的转变。2019年底开始,知乎通过盐选专栏推送的网文内容明显变多,相关性的内容同时也会出现在问答的信息流中,《宫墙柳》《行止晚》《洗铅华》等爆款网文在知乎获得了大量阅读量,也给作者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但知乎自身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传统知乎用户都习惯于此。并且在当下的推送逻辑中,知乎网文与平台主问答版块之间存在大量关联,如将网文夹杂在首页信息流中、“故事档案局”等官方账号将关联内容发布至相关问题回答中,对用户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真实”与“故事”之间的冲突感?回过头来,这与“有问题上知乎”、“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等标语的内涵也并不那么和谐一致。

在不断做大的过程中,如果知乎仍然希望作为一个整体社区品牌来运作,那么新版块带来的问题就始终需要直面。读娱君在分析圈子的文章中提到过:“简单而言就是让不同的用户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用户体验,引导并分流,减少用户在内容海洋中“迷路”的成本——巩固和重建曾经那个真正“高逼格”的知乎,找回品牌平台中相对严肃和知识性的特征;同时提升过去几年内涌入的大量用户的粘性,让有兴趣社交需求的用户也有归属空间。”

但问题是,圈子更多是一个“自留领地式”的新版块,而视频、网文业务都与知乎的主信息流关联太多。对知乎而言,如何在其中拿捏尺度,会是非常艰难的平衡过程。

从小众到大众,知乎变化中的不变底色是?

知乎起步于一个小众的精英问答社区。邀请注册制加上李开复、徐小平、王兴、王小川甚至马化腾等知名人士的亲自撰写的回答内容,这种高门槛、强封闭式的自我沉淀持续了两年多,等到2013年知乎开放注册时,已经是中文互联网中一个代表着专业、理性、知识的优质内容社区。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