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冻土垦荒,微众区块链的五年

发布时间:2020-12-17 12:12:43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互联网
导读:回望微众银行在无人区跋涉的五年,可以从中看到眼光、勇气与智慧。五年开垦,已有果实结出,但对于一家旨在为分布式商业时代提供更底层支持的数字银行而言,真正

解决办法是对方提供的:这位业内人士介绍,一滴墨从毛笔滴到纸上,无论滴多少次,每一次出现的墨迹绝对不会一样,这就是它的物理指纹,就是它的特征。张开翔从中得到启示:物理世界每一种特征都有独特的采集和识别方法,系统要做的是接受并记录特征的数字化形态,微众银行的区块链技术需要支持各种各样的和物理世界连接的方法。

正因如此,区块链团队非常重视与行业的交流,因为很多行业信息,比如商业模式是怎样的,不真正做交流很难获知。

此时,开源的威力开始显现。得益于开源,外部使用区块链的门槛被大大降低,更多人被吸引到这个开发者社区,而开发者们对社区的回馈也在推动开源项目进化,飞轮效应进而产生,技术的影响力得以持续扩大。

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运维架构师李海滨在在企业级部署研发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复用、部署和落地,编写了一套Ansible 脚本,以优化FISCO BCOS企业级部署实现。最后,李海滨团队将项目以开源回馈社区。这是源自开源,反哺开源的典型案例。

在实现粤澳健康码互认的过程中,为“澳门健康码”提供技术支持及实施服务的万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深度参与FISCO BCOS、WeIdentity开源项目,进而加入社区,成为重要的贡献者。

类似案例在开源社区并不鲜见。

得益于开源战略,曾经像冻土一样的区块链技术开始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涌现,2019年之后,这个趋势更加明显。身处其中,范瑞彬清晰地感知到了变化:2017年刚开源时,基于FISCO BCOS的应用还是零星的“小草”,但现在,成片的“绿色”已经出现,而且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已经蕴藏了长出大树的势能。

如今,在FISCO BCOS这片开源土壤上,已经聚集了上万名个人开发者、千余家企业及机构,涵盖金融、政务、文化、供应链、农业、司法等各个领域。其中,数百个应用项目基于FISCO BCOS底层平台研发,其中超120个已在生产环境中稳定运行。

站在如今的节点回顾往昔,范瑞彬不由感叹:“一开始觉得开源可能是一个技术推广路线的选择,但后来发现,它远远已经超过了技术推广范畴,它其实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团队运作模式都密切相关。”

冻土消融,压力淡去,但一个与故事起点的问题亟待解答:微众银行投入区块链研发的初始目的是服务金融,而现在区块链应用已经远超金融范畴,那么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5

一家银行为什么要参与健康码? 这样的质疑,范瑞彬、韩丹等团队成员时有耳闻。

不仅将应用领域跨到金融之外,直到现在,区块链团队依然不背负任何商业任务,对于一家尚处起步阶段的公司而言,为一个新业务提供如此大的发展空间,并不容易。

时间回拨,2014年12月,微众银行获得由深圳银监局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成为由腾讯等知名企业发起设立、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虽然有腾讯这样的明星股东,但摆在微众银行面前的路并不好走——作为一家持牌银行,微众银行却并没有一个线下网点——要知道,这可是传统银行触达客户的最主要渠道。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如果无法触达客户,还谈何服务?但是让微众银行去跟已经树大根深的传统银行拼网点显然不是明智选择:一,投入太大;二,时代在变——越来越多人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信息、服务,这意味着,不通过网点,银行也有办法触达客户。

秉承“用户在哪,微众在哪”的原则,区块链团队也从未给自己设限。

范瑞彬解释,“我们本身是一家持牌的金融机构,我们最擅长的其实是提供合法合规的金融服务,客户在哪里,理论上我们的服务就应该在哪里。客户越来越多在移动互联网上,不在线下,不在柜台。金融本身就是要去服务各行各业、服务实体的。假如未来区块链能够成为分布式商业的基础设施,微众银行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积累,有利于微众银行在这上面提供金融服务。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限定技术应用的领域。”

也就是说,区块链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本质上是有利于未来把微众银行的金融服务以最适合的方式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去,从实践来看,这一模式已经得到验证。

张开翔回忆,一位饲养牛的农业从业者曾与其交流:养牛场的管理已经非常规范,每头牛有标,标上有GPS、体温计等采集牛的信息,他希望这些信息能通过区块链保存、传输。这看上去与金融毫无关系,但实际上,采集、保存、传输信息的目的是为了给牛买保险,养殖场规模很大,牛可能会生病,因此投保,真的有损失,保险会赔付。如果养殖主管理科学,采集的信息上链,与保险公司共享。养殖主的损失可以得到合理赔付,保险公司也能更加精准地判断保费去向。

类似案例还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绿色出行环保应用“绿普惠”APP/小程序,其为每一位参与的用户开设全国统一个人减排碳账户账号,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技术,用户在合作平台上的每一次绿色行为,都将转化为对应的减排量(数据标准化,量化为“碳积分”),转化后的数据保存在链上,让数据全程留痕,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本身弱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使得用户“碳积分”的发行、分发、赞助、兑换、清结算、监管、审计等多方环节均可保证公开通明——从环保切入,最终落到金融链条的实现上。

这些案例是“把微众银行的服务以最适合的方式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去”的鲜活说明。而在不断演进的时间里,区块链还有着更大的可挖掘空间。

马智涛曾在演讲中分享过微众银行对于商业的本质思考:人类历史上,从“集中式管理+集中式经营”为主,到连锁商业出现,到共享模式展露头角,商业本身的内核在不断演进,科技进步会推动商业模式转变,商业模式转变会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分布式商业是未来商业的一种重要形态。当前的共享商业已经具备分布式商业的部分特征,随着分布式架构成为主流、区块链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及相关应用的涌现,将有力的推动形成分布式商业。

商业模式底层重构,意味着必然会诞生与之相匹配的新的金融形态,从这一逻辑去看待微众银行在区块链上的布局,就更加顺理成章。

回望微众银行在无人区跋涉的五年,可以从中看到眼光、勇气与智慧。五年开垦,已有果实结出,但对于一家旨在为分布式商业时代提供更底层支持的数字银行而言,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