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微博“平庸之旅”:十岁之后,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2020-07-28 12:15:05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互联网
导读:“平庸”意味着,微博社交媒体的地位难被撼动,但在短视频大爆炸之际,微博也难再逆势增长。除却新闻大事件发生时,微博网红与用户都活跃于其它平台,人气不旺了

自2011年开始探索商业化,微博相继试水电商、金融等领域;到如今,微博有官方的红人接单平台“微任务”,有向创作者收费的推广平台“粉丝头条”,以及本次的视频号扶持计划,其围绕红人/创作者建立的商业化工具正得到不断完善。

据一家美妆领域MCN向地歌网提供的资料显示,同比微博与小红书上粉丝量级在100万左右的美妆红人,图文广告报价基本一致,均在7-8万元之间。

上图为微博网红广告报价,下图为小红书红人广告报价

同时,查询微博官方的微任务平台上,粉丝千万级的张大奕、李佳琦等人,单条图文广告报价均超过20万元,而有消息显示,官方微任务的抽佣比例为30%。

微博销售告诉地歌网,目前微任务平台有60万网红,广告主在微任务下单不会被限流,“MCN也是在这里下单”;也有MCN人士向记者透露,微任务平台主要是跑曝光量。

无论如何,微博网红的商业化能力依旧坚挺。

究其原因,本质在于微博及时深耕了粉丝经济,这发生在2013年,阿里投资微博,伴随中小商家在微博广告投放量的增长,一批具备带货能力的淘女郎转型为网红。

同时,微博又在二次崛起的过程中,迅速签约MCN、扶持垂直领域的腰尾部红人,微博从精英舆论场走向更泛化的红人生态,网红经济得到进一步深化。

可见,网红经济勃兴与微博二次崛起相辅相成,阿里中小商家的广告资源更成为微博商业化的重要基石。2013-2014年,阿里为微博带来约1.56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占比接近五成。

然后,视频媒介的大爆发来了。

在短视频、直播兴起的浪潮中,嗅到商机的MCN与网红开始了多平台、多内容形态的运营,在小红书、抖音、B站,网红成为粉丝口中的“种草达人”“UP主”,但这无外乎是换个说法,网红的粉丝数与商业化影响力几乎只增不减。

所以,微博网红能赚到钱,关键原因是在粉丝经济的浪潮中,广告主认可红人的IP造富能力,这不仅源自广告主的诉求,更是用户对网红的追捧,背后实质是消费主义的盛行。

但在喧嚣的网红经济中,微博商业化正遇险峰。

最新财报显示,截止今年3月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5亿,较去年同期净增长8500万,创下历史新高;但整个一季度,微博总营收3.234亿美元,同比下降19%;其中来自大客户和中小企业的广告营销收入2.479亿美元,同比下降24%。

用户与营收增长呈负相关,这是微博遭遇的尴尬现实。地歌网此前文章分析称,对比同用户量级的App(抖音、快手、微信),微博创造的收入排名末尾。

微博、快手、抖音、百度App的日活与营收对比,数据截止2020年一季度

进一步透视,过去支撑微博核心营收的中小企业广告主,正在逃离微博。财报显示,2017年一季度,微博SME(中小企业)的广告收入占比57%,到2019Q1,这一比例持续下降至43%,KA(品牌商)广告收入占比升至47%。

变化原因正源自媒介迁移。财新报道称,原本在微博上投放信息流广告的淘宝客(通过返利、代理等方式为淘宝商家招揽顾客的销售渠道),正迅速流向抖音。

显然,微博不仅面临着用户与营收增长“剪刀差”的现实,更遇到了“红人能赚钱,微博赚不到钱”的窘境。外部原因是媒介变迁之中用户流失,微博的商业影响力也开始走低。

从内部来看,红人能赚钱,是广告主对红人影响力的认可;但微博不赚钱,可能源自广告主对微博生态的否定。

广场效应

微博需要红人,明星网红基本都开了微博。

38度传媒副总裁喻旸粢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你可以在B站上红,也可以在快手上红,也可以在抖音上红,但是你不能不在微博上红。微博是所有红人的客厅。

所谓的“红人客厅”,本质就是微博的广场效应在起作用。直到今天,微博依然是诸多突发公共事件、官方信息通报的首爆点,也是娱乐圈各路小道信息的“集散地”。

微博之所以能成为广场,源于二次崛起时,微博在社交化和媒体属性之间,走上了强化后者的道路。所以,即使出现媒介迁移,微博在社交媒体中的地位并不容易被撼动。

当然,广场效应是福也是祸。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微博满足了公民时刻关注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但鱼龙混杂的疫情消息层出不穷,网民同样难辨真假。

因此,广场效应也成为微博生态乱象的表征之一。

据一名推广公司人士称,微博能通过开放平台接入很多后台,实现评论、转发、加粉等批量操作。而在众包服务平台猪八戒网、QQ群和淘宝里,从事微博刷量的商家不计其数。

据一位刷量商家向地歌网出示的报价单显示,微博刷粉也有等级,低级“僵尸粉”收费450元/十万粉,但基本会被平台判定为作弊;高级“真人粉”是1400元/十万粉,商家承诺“真人粉”活跃度高,每人带百名粉丝。

能刷的不止有粉丝,还有阅读量、视频播放量和热搜,这位商家甚至提供阅读量“包月服务”,每天每条图文微博阅读量保证100万,月费600元。

某推广商家提供的微博刷量报价

此外,“买热搜”乱象更是尽人皆知。有推广商家表示,热搜榜前三名收费10万元,保证持续一个小时;而另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众多明星团队都有自己的“热搜团队”,其拥有500个微博活跃用户,以及至少25个大V同时刷关键词来“做热搜”。

在微博刷量的灰产链条上,推广商家都赚得盆满钵满,并且蔓延到各个平台。有数据显示,2018年娱乐圈的无效声量占比64%,仅蔡徐坤一人就有73%的无效声量。

这种不节制的商业生态,正在反噬微博。

刷量泛滥造成了微博消息难辨真伪,加之微博生态以短内容为主,内容碎片化现象愈发严重,信息更难以被“提纯”,优质内容往往被埋没在嘈杂且多有“掺水”的声量中。

内容质量与传播量长期不匹配,优质博主伴随媒介迁移开始转向其它平台,微博只是头部网红诸多粉丝运营渠道之一,而微博基因里的“头部为王”策略,让腰尾部红人更难出圈。

不难发现,类似何同学、李佳琦等网红都有了微博账号,但前者是在B站出圈,后者主营直播带货,首发平台是淘宝直播,重点运营抖音平台。

创作者流失势必导致用户流失,但更严重的问题是用户活跃度下滑。在微博引入算法信息流之初,博主内容经常无法在第一时间推送给粉丝,而微博通过付费强推送的“粉丝头条”再向创作者收费,不少网红也通过转发抽奖活动来刺激粉丝活跃度,甚至是给粉丝送车。

向C端收费的“粉丝头条”,也成为微博商业转化的工具之一。

老用户流失,亦有新用户涌入,但“键盘侠”“杠精”现象反而更加剧微博的生态乱象。据微博2017年数据显示,平台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80%。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