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21年成长印记:阿里式To B为什么能成

发布时间:2020-09-11 10:04:09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互联网
导读:对于To B赛道上的很多玩家来说,其赛程才刚刚开始。但正因为这个领域的艰苦、长期和复杂,早期的战略判断也一定程度上能洞见终局。

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第21年的纪念日。

过去多年,对这家公司的观察已经相当多,但或许可以引入一个更“静水流深”的新视角——To B,这个最近几年风起云涌的行业角度,去重新解读这家公司。

就在上个月,苹果、亚马逊、麦当劳、沃尔玛、强生、欧莱雅、阿里巴巴……这些来自全球不同行业,但都同样有名的12家企业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同一榜单中。

将上述企业排在一起的,是美国老牌制造业和工业营销公司Thomas。在Thomas评选出的2020年全球最佳供应链企业中,阿里是第一次入榜,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入榜。

21年成长印记:阿里式To B为什么能成

这是ToB能力,让今天的阿里对市场吸引力的又一级。

相比市场窗口期短、流量红利为主的消费者服务,窗口期长、技术沉淀服务壁垒难模仿的To B服务,几年前曾让外界一度觉得是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最大难题。

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故事。2016年一次晚宴上,GE(通用电气)公司CEO段小缨如此问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中国有很多伟大公司和巨型国企,为什么没有出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大公司,尤其是提供软件服务的大公司?

熊晓鸽的回答是:风险投资的基金不太重视这一领域,只是重视To C市场。

这个解释从当时的大环境上说有一定道理。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急速增长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培育出一大批长于To C的互联网公司。门户、搜索、社交、游戏、C2C电商均成长出了百亿甚至千亿美元市值的龙头企业。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互联网人口向移动端迁移的浪潮,淹没了一批适应无线化动作迟缓的老巨头,门户网站最为典型。

但同时,一批新贵又随着新的流量红利兴起了。2018年,微信宣布在中国的用户数超过10亿,腾讯达到新的巅峰,也掀起了市场对中国互联网走向的新一轮讨论:当互联网人口红利殆尽后,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To B成了不少互联网巨头调转航向、预防“硬着陆”的首要选择。

2018年9月,在游戏版号暂停、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等背景下,腾讯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宣布大举To B。与这一实质动作出现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结束,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观点的出现。

很多人认为,巨头入场预示着To B热在2018年全面到来。因此,“消费互联网vs产业互联网”之说一时间附和者众。

但事实上,对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To B都不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因此“巨头纷纷入局”说法并不准确。对初创企业来说,To B的投资风口也不在2018年。

据亿欧统计,2014年1月到2019年2月,国内To B领域企业共获投12909次;受到AI热的影响,2014年到2016年达到高潮,许多无人驾驶、企业软件创业也是从这几年开始的。

虽然说,上述观点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大多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阶段。比如QQ、微信让腾讯紧紧抓住了两轮互联网人口暴增的红利期,使腾讯多年来专注于发展To C业务,与企业、行业、产业的联结,确实是这个社交和游戏巨头的新命题。

但在To B领域,这个观点显然并不适合所有公司。

“这是一种有局限的观点。”在一位观察人士看来,对想成为B端赛道上的领先玩家来说,并非几年内就可以完成生态布局,而且B端、C端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衔接关系。

他表示,阿里就是个“例外”。从诞生之日起,阿里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早年的Alibaba.com、1688等贸易型业务,就是初期用互联网的信息对接功能为企业服务。到后来,随着淘宝羽翼渐丰,阿里的战略目标成为将电商做成“水电煤”,放在今天被称为“数字基础设施”。从商业平台、金融平台到物流平台、云计算平台、人地关系平台,阿里的To B能力和To C服务同时进化,To B做得越好,To C也就做得越好,两者互为动力和促进。

换句话说,阿里的To B服务布局早就开始了,它21年来的成长印记里,从没有缺少过To B。

01

中国企业直追ToB这几年

云计算是To B飞跃主要推力之一

“过去几年,To B在国内只能用飞速来形容。”一位投行观察人士说,这是各家科技巨头、风头、创业圈,必谈的一个词。

一个数据可以证明的是,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31日,To B企业服务领域融资355笔,总金额超过416亿人民币——仅仅在今年7月份,To B领域就发生50多起融资,AI、大数据、安防、教育等诸多To B赛道都相继有大批资金流入。

国内创业公司中,To B的一些细分领域也已形成行业头部玩家。如视觉领域的商汤、旷视、云从,数据服务领域的TalkingData、神策数据等。

具有To B能力的独角兽迸发的能量更是惊人——以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2250亿美元估值来看,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

如此高估值背后,和To B服务的成功离不开关系,其服务涵盖数字支付、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和创新业务等多个领域。支付宝诞生于服务中小企业的B2C线上交易,解决了电子商务可信任、可支付、可结算的问题,今天支付宝APP服务的用户超过10亿,商家数也超过8000万。从蚂蚁集团披露的招股书看,2019年及2020年1-6月,其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56.20%和63.39%。

在业内,2015年一般被视作从C端转向B端的中国互联网拐点之年,或者说互联网企业服务元年。

彼时,以O2O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遇冷,市场C端机会与空间也开始趋向饱和。To B领域企业服务开始受资本追捧,融资事件数金额一路飙升,当年针对To B的融资973起,融资额达398亿人民币。

这一年还有两个影响重大的动作,来自阿里。2015年1月16日,钉钉发布1.0版本,阿里社交之路开始转向,深入企业办公协作领域。

另一个动作,是2015年12月阿里把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进行整合,推出了沿用至今的“大中台,小前台”,这种组织战略,避免了不同业务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重复建设,让阿里生态超越了纯电商业务,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释放从C到B的全面优势。

大部分投资者、创业公司就此感受到To B市场的巨大潜力,各种场合开始频频出现“To B”、“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等名词,却低估了其难度。IT桔子数据显示,2016年,To OB创业公司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投融资数量和金额开始回落,融资数量从2015年的973起回落至740起,融资总额从397.8亿减少至382.7亿人民币。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