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焦作站长网 (https://www.039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21年成长印记:阿里式To B为什么能成

发布时间:2020-09-11 10:04:09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互联网
导读:对于To B赛道上的很多玩家来说,其赛程才刚刚开始。但正因为这个领域的艰苦、长期和复杂,早期的战略判断也一定程度上能洞见终局。

“To B最大难题,是产品和服务打磨期太慢。”石墨文档创始人吴冰曾如此表示,与面对C端消费用户不同,To B面对的是与自己同等量级或更大组织。不仅要输出产品,还需要监测使用状况,所以提供To B公司,不仅要有产品,还要有各个环节的综合服务体系,深入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涉及比C端市场更复杂的专业认知。

从这个角度上看,阿里在To B领域的早起步、早投入,折射出了其精准的战略眼光。

但To B概念的爆发,的确是2018年起,腾讯、百度等巨头开始组织变革,纷纷跟进To B之后。

2018年,在移动互联网战略失败后,百度开始Al布局,DuerOS语音开放平台和阿波罗自动驾驶系统,都属于To B领域。腾讯则把三个战斗力有所削弱的事业群整合为一个,又把To B业务单独拿出来,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要做“产业互联网的助手”。

具备先天To B优势的阿里也在2018年11月迎来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这意味着其To B的大底层全面加码聚力。2个月后,阿里发布“商业操作系统”,帮助企业完成“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11大商业要素的在线化和数字化。

与此同时,BAT对B端的投资也大大加强。2018年,阿里31笔,腾讯29笔,百度21笔。阿里总投资额接近400多亿人民币,比百度(26亿人民币)、腾讯(127亿人民币)之和还要多一大截。

大To B时代的序幕就此悄然拉开。

02

阿里To B攻坚战

阿里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

过去两个财年,尽管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不可控因素快速骤增,阿里业绩增速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健的步调上,即便经历了疫情冲击,2020财年达成了不低的收入预期,且保持着充裕的自由现金流供其继续投入于新零售、同城、云计算、文娱等战略板块。

基于此,阿里并没有用To B重新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的迫切动机。对阿里来说,To B既是必然,也是自然而然。

而To B也确实意味着很大的新增长机遇和空间。比如阿里,2018财年全年业绩为2502.66亿元人民币,到了2020财年,其收入5097.11亿元,相比2年前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阿里2020财年的GMV也突破了1万亿美元。如此高增速,和阿里在To B的表现不无关系,从云业务到智能办公,再到赋能商业消费、交通出行、政务民生、教育医疗、物流快递等众多B端领域,阿里都建立了牢固的生态护城河,有服务商家的能力,就有抓牢用户的能力。

21年成长印记:阿里式To B为什么能成

阿里最新财报

“C端面临流量贵、获客成本太高等增量红利殆尽问题。To B服务具有强刚需、强粘性、技术壁垒高的特点,在当下确实是更好选择。”多位投资人士说。

不过,相比形成模式化、标准化企业运营方式的美国To B行业,中国几乎所有To B服务企业都会面对企业进行“定制化”的要求,这要求中国To B的最大前提是,技术要够硬。

“本质上说,To B是一种系统化的服务能力,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品牌应对复杂商业环境、洞察消费者需求的To B系统,并不多见。”一位投行人士就表示,以往互联网经验不一定能复用到To B领域,To B服务需要长期主义,而非利用红利割韭菜,一定是场艰苦的持久战、阵地战和攻坚战。

以阿里为例,作为在全球少有能同时走好To B、To C两条路的公司,最大依靠是它在过去20年中,打下的牢固地基。

从1999年成立开始,To B就是流淌在阿里血液中的基因,靠着做供应链信息匹配,B2B事业群已在中小企业服务里扎根了20余年。不过,在互联网草莽阶段,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形式还比较初级,最早模式是对接买方和卖方的需求信息——随着技术能力的整体迭代,开发深度To B能力的速度才开始成倍地加快。

阿里巴巴成立

市场环境已经大不相同,过去20年的To B积累对今时今日的To B有什么意义?

对阿里来说,除了know-how之外,更关键的是战略出发点并没有变。战略定,军心就定。

“如果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理解做一句漂亮话,那就真的低估了阿里。”一位投资人说,“这句话说的是个战略问题,起码直观地解释了阿里的客户是谁。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服务的主体是企业,然后形成多边平台,服务海量的消费者。”

这也意味着,与很多见到流量红利殆尽时才开始转型做To B的企业不同,阿里甚至从一开始就不是做互联网生意,而是利用互联网服务于企业的商业需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商业需求。

就连2008年9月,王坚加入阿里巴巴,从零开始构建阿里的云计算生态系统,外界也很少有人能预见,推出云对阿里意味着什么——如今,发展初期备受质疑的阿里云,全球增速持续领跑亚马逊AWS、微软Azure,其营收也从2016年上半年的23.09亿元,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245.62亿元,五年间增长超过10倍,成为阿里营收的一大新来源。

2010年,阿里自主研发的数据库OceanBase面世,2017年开始商用。2012年,阿里B2B退市不久,马云在杭州体育馆召开了一场面对B2B员工的大会,带去了两个信息:一是鼓励B2B员工在集团内部进行转岗;二是阿里巴巴B2B要从销售驱动型的公司向服务型的公司进化。

彼时,创造了双十一电商节的C端,新客、销售数据都在爆发式增长。马云的举动背后,其实是阿里内部思路的变化——这意味着,阿里平台要逐步从一个信息交互的交易市场,向供应链交易的服务平台去转移。To B的出发点没变,能力组合和目标要变。

2019年1月, 阿里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提出了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他对这个名词的解读是: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套整体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目的是把阿里沉淀20年的数字化能力对外输出,帮企业重构上文所述的商业运营11大要素。

阿里商业操作系统

去年,“第一财经”对张勇的专访中,更充分地解释了张勇提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初衷:

“过去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卖得好就很高兴,卖得不好就很悲伤。今天应该根据市场要什么,就去组织设计什么,生产什么,供应链快速反应。从数字化销售、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设计和生产,乃至物流,到最源头的原材料准备,整个产业链都在变得全方位的数字化。”

张勇认为,企业需要面向消费者的市场、流动资金金融服务和消费者金融服务、让货品流转更高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窄义的云计算,而上述这些能力,阿里已经同时具备。

在“极点商业”看来,简单而言,阿里的商业操作系统就是将其综合性的To B服务整合成为Windows、iOS,为企业客户搭建一个更加简单可用的界面。

由此可以看出,从过去到现在,除了To C,To B也一直是阿里的驱动器和长期战略。

03

阿里式To B为什么能成

跨业务、多场景的To B服务

如果说企业也有“三大错觉”,那其中之一恐怕是“我也能To B”。

但做好To B的一个充要条件是生态。这恰恰是许多试图做To B的企业稀缺的禀赋。

简而言之,服务好企业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能力,在前文所提及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底层,正是这些能力的深厚布局与融会贯通。这也是拼图式的工具组所无法实现的化学反应。

基于阿里巴巴的深厚生态,跨业务、多场景的To B服务可以给企业客户带来新增量。在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之上,“一端开发,多端应用”已成常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形态进行定制化开发和探索。

目前,使用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企业已逐渐从服饰、美妆、快消、家具等行业的品牌延伸到了能源、农业等板块。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