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为何都在发力“生态搜索”?
微信、支付宝两个超级APP,对国民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曾经“冷寂”的搜索框开始热闹起来。 去年12月11日,微信官方宣布,将微信搜索正式升级为“微信搜一搜”,除了拥有正式的名称之外,用户在这个“框”里输入关键词,可以获得包括公众号、小程序、游戏、百科以及医疗咨询等二十多种信息服务内容。随着微信生态中各类信息和服务的增多,这个“小工具”所呈现出的结果也愈加丰富。 今年5月27日,支付宝也宣布,搜索业务重新整合后首次成为独立事业部,由原淘宝搜索产品总监袁怀宾担任搜索业务“一号位”。相比于微信搜一搜的十几个细分频道,支付宝搜索细分类尚较少,只有“热门”、“小程序”、“生活号”和“资讯”四个频道。经过试用,无论是内容的丰富度、还是搜索结果的数量,相比前者都要差上不少。尤其是“资讯”频道,即使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热词,也都显示没有相关结果。 微信搜一搜相比百度、神马、360、搜狗、夸克等通用搜索,最大的区别是只抓取平台内及“兄弟”平台的内容,而非通用搜索一样的全网抓取。 现在微信搜一搜上的文字内容结果中,除了公众号,还有ZAKER、知乎、豆瓣等平台内容资源。支付宝搜索的结果目前只是平台内的信息和服务,未来或许也会和优酷、UC、书旗、高德等APP打通。证据就是“资讯”频道,要知道支付宝自始至终也没有资讯业务,未来该频道的内容很可能会来源于大鱼号。 相比通用搜索,天浩认为它们或许是下一代的“生态搜索”。比通用搜索“小”一点,比平台内搜索“大”一点。在超级APP时代以及巨头APP矩阵化的大背景下,生态搜索或是巨头在小程序后又一个重要的发力点。 至此形成生态搜索-小程序-二维码三大线下连接器,协助巨头实现对现实生活更深层的渗透战略目标。 做生态搜索的目的 对互联网而言,搜索引擎的出现,让用户和信息/服务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对接。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4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479亿GB,同比增长36.6%。1GB究竟有多大呢?我们来做个计算,一篇普通的图文或在几百k上下,抖音、快手上10s左右的短视频大概在几兆、十几兆上下,普通的高清/超高清电影几百兆、几G大小。未经压缩的1080P电影就比较大,小则1、20G,时间长的电影甚至能达到50~70G以上。 站在个人视角来看,互联网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数据,想要让汪洋的信息为你服务,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工具辅助。 在解决人与需求的快速对接方面,移动互联网主要使用了三个手段解决。一方面,各个APP利用复杂多层、逻辑性强、顺应用户习惯的层级结构,助力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所需的信息或服务;一方面,把内容和服务“标签化”,借力通用搜索引擎或各APP内搜索引擎等工具,让用户可以主动去找内容。他们可以以输入关键词、语音唤醒等方式,来寻找所“需”。还有就是二维码,在大街小巷甚至公众号、视频里随处可见公众号,用户只需扫一扫或激活系统识别,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二维码所连接的服务和内容页。 “生态搜索”的概念比较新,我们知道,无论是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还是字节系,这些老牌或新兴的巨头旗下都拥有数量庞大的超级APP。这些超级APP的封闭属性,导致通用搜索无法实现有效的抓取和呈现。因此又需要一个“特别”的搜索,去实现一个入口“触达”多个APP信息/服务的目的,处在通用搜索和站内搜索之间的生态搜索应运而生。 天浩认为,微信、支付宝及其他可能的后来者们,打造自己的生态搜索是一种必然,其目的主要有三个: 1、满足用户的刚需 ;超级APP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天浩认为它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用户规模至少以亿为单位。二是APP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多元,除了内容之外,至少还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一端是海量的用户,一端是海量的服务,如何让供需两端有效的匹配。除了一个清晰明了、简单易上手、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UI层级结构,一个能够“触达”到生态内各个点的搜索也是必须配备的。 微信搜索首次亮相是在2014年6月,功能极其简陋,用户只能用来查找聊天内容。三个月后,微信搜索的范围扩大,新增加了公众号、公众号文章、收藏内容等。2015年1月,朋友圈和附近餐馆被纳入了微信搜索。 随后的时间里,微信搜索不断升级,向着范围扩大和功能强大两个方向发力。前者方面,陆续增加了小说、音乐和表情、小程序等微信内和搜狗、知乎、微信读书等站外的内容;后者方面,如2015年10月的朋友圈搜索可以指定好友和时间段、公众号文章搜索可以指定公众号,2018年3月支持DAU超过500的小程序可以通过搜索直达等。 如今,微信搜索的范围和功能都日益强大,却仍没有看出它想和百度在搜索市场上扳下手腕的意图。从上线6年来的表现看,微信搜索只是埋头于微信站内的服务,对于微信以外的市场毫无兴趣。 回首PC时代一个大网页即可包含了所有业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智能手机在屏幕显示上的天然弱势,无论是BAT还是中小巨头,都选择APP矩阵的布局方式,不同的业务被分割在不同的APP上。当用户在A客户端里使用B客户端的业务,需要再单独下载B客户端。 如果有一个“生态搜索”,就可以在底层打通A、B两个客户端,用户无需另行下载,只要搜一下就能触达到原来只有在B客户端上才能获得的信息或服务,体验自然会大大提升。其实,小程序就是打破孤岛效应的一种产物,而生态搜索则可看做是另一个重要的落子。 2、巩固现有的优势; 阿里长于电商,腾讯长于社交,字节长于内容。移动互联网尚没有哪家巨头可以全领域通吃,不过在坚守各自长处的领域外,相互之间也一直在尝试渗透。例如,阿里一直没有放弃推出社交APP的梦,微信在电商上的“推陈出新”也从未间断(日前上线主打群购物功能的“群小店”)。字节跳动也从未安分过,从社交的多闪、飞聊,到立足通用搜索的头条搜索,及主打卖货的抖音小店,生态的边界也在不断外扩。 各公司所想皆无外乎用户只用我生态内的APP就行,完全不需要“出去”。想要让用户“沉浸”在自己的超级APP里,就要最大化的去满足用户的各种细分的需求,所以支付宝搜索里才会设置一个“资讯”频道。生态搜索的价值,是给予用户主动发现更多信息和服务的入口。即使是移动支付APP,也在考虑去兼容用户资讯方面的需求。 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在APP内部需求就能够获得大部分满足,就无需跳转到“外站”。搜索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工具,发力生态搜索,也是存量竞争时代的一个有效防守策略。 (编辑:焦作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